ICS65.020.20
CCSB05
4503
桂林市地方标准
DB4503/T0033—2022
果叶两用甜茶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cultivationofRubuschingiivar.suavissimuswith
fruitandleafdualpurpose
2022-03-14发布 2022-04-15实施
桂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503/T0033—2022
I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桂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桂林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桂林聚晖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梁惠凌、王满莲、唐辉、吴超、刘宝玉、张秀姣、蒋艳梅、李华琼。
DB4503/T0033—2022
1果叶两用甜茶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果叶两用甜茶的栽培程序,界定了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产地环境的要求,以
及种植、第一年植株管理、第二年植株管理、第三年植株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阶段的操作指示,给出了
生产档案记录的相关信息。
本文件适用于桂林市行政区域内的果叶两用甜茶的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甜茶Rubuschingiivar.suavissimus(S.K.Lee)L.T.Lu
蔷薇科悬钩子属多年生有刺灌木,常以叶当茶饮用,故名“甜茶”。甜茶鲜果实别名树莓,果实红
里透亮,果肉甜,清香味鲜,肉味独特,营养丰富,可食用。
3.2
子株daughterplant
甜茶当年新生根蘖苗为子株。
3.3
母株maternalplant
甜茶二年生的分株为母株。
4产地环境
宜选择年降雨量在1400mm~2000mm,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0%,光照充足,年平均温度为
17℃~22℃,海拔400m~1200m,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土壤质地为红壤或黄壤的丘陵山地。灌溉水、
土壤环境条件应符合NY/T5010的要求。
DB4503/T0033—2022
25种植
5.1整地起畦
机械或人工翻地,翻耕深度25cm~30cm,结合整地,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或有机肥料500kg~
1000kg,整细耙平后起畦,畦宽140cm,畦高6cm,畦间距60cm。
5.2种苗准备
3月中下旬,子株高度0.8m~1.0m时,打顶保留高度60cm~70cm,当茎皮变绿时挖取子株,挖取
时避免伤及植株,随挖随种。远距离运输或挖苗当天不能及时种植的种苗,应进行浆根、保湿处理。
5.3定植密度
株行距为2m×2m,每667m2定植166株。
5.4定植方法
定植前,沿畦中央直线挖规格为30cm×30cm×30cm的定植坑,每坑施有机肥料1kg,覆盖一层细
土。宜选择阴天或晴天的下午定植,每坑定植1株,填土压紧,浇足定根水。
5.5第一年植株管理
5.5.1查苗补苗
定植15d后进行查苗补苗。
5.5.2中耕除草
全年中耕除草3次,第一次在5月上旬,第二次在7月下旬,第三次在11月下旬。中耕深度根系周围
宜浅,为3cm~4cm,其余区域为5cm~8cm。
5.5.3施肥
5.5.3.1方法
结合除草开沟施肥,采用环状沟施肥法或条沟施肥法。距植株30cm开沟,沟宽15cm、深6cm~10cm,
肥料施入沟内跟土混匀后,再覆土填平。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要求。
5.5.3.2施肥时间及用量
5月中旬,每株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5-15-15)0.2kg;7月下旬,每株追施尿素0.1kg;11月下旬,
每株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5-15-15)0.2kg
5.5.4采叶
9月~10月,当植株基本停止生长时,对全株进行留顶芽采叶1次。采叶时由树冠外围向内顺序进行,
带帆布手套直接连叶柄一起捋叶采摘,采后直接放入筐(篓、箱)中,避免压实。采叶后修剪枯、弱和
病枝。
DB4503/T0033—2022
35.6第二年植株管理
5.6.1子株打顶
每棵上年移栽的母株保留其基部最壮实的子株,打顶保留子株高度90cm~110cm,其余子株均贴地
面剪除。
5.6.2母株第一次采叶
4月下旬,母株新叶成熟时,对母株进行水平修剪采叶,采叶时由树冠外围向内顺序进行,根据植
株生长情况对枝条进行修剪,保留母株树体高度90cm~110cm,保留老枝上的新芽。然后,带帆布手套
将剪下枝叶运回后连叶柄采摘。
5.6.3母株第二次采叶
当母株上保留新芽形成的叶片基本成熟时,对母株地上部进行全伐采叶。
5.6.4子株采叶
当子株二级分枝叶片成熟时,对全株进行留顶芽采叶,保留顶部3~4片嫩叶,采叶时由树冠外围向
内顺序进行,带帆布手套直接连叶柄一起捋叶采摘,采后直接放入筐(篓、箱)中,避免压实。采叶后
修剪枯、弱和病枝。
5.6.5中耕除草、施肥
5.6.5.1中耕除草方法同5.5.2。
5.6.5.2施肥方法参照5.5.3.1,施肥时间及用量如下:
——母株第一次采收后,每株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5-15-15)0.2kg;
——母株第二次采收后,每株追施尿素0.1kg;
——子株采收后,每株追施尿素0.1kg;
——11月份下旬,每株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5-15-15)0.2kg。
5.7第三年植株管理
5.7.1子株打顶
保留其基部最壮实的子株,保留高度90cm~110cm打顶,其余子株均贴地面剪除。
5.7.2母株疏叶采叶
在4月上旬对母株用枝剪从叶柄基部剪断,疏掉1/3成熟叶片,晾晒储藏。
5.7.3母株采叶、采果
当母株果实开始由绿变绿黄时,对母株进行水平修剪,连枝条带回采叶、采果,采果时用枝剪从果
柄顶部剪断。修剪母株时保留母株树体高度90cm~110cm,保留老枝上的新芽。
5.7.4母株第三次采叶
当母株上保留新芽形成的叶片基本成熟时,对母株地上部进行全伐采叶。
DB4503/T0033—2022
45.7.5子株采叶
当子株二级分枝叶片成熟时,对全株进行留顶芽采叶,保留顶部3~4片嫩叶,采叶时由树冠外围向
内顺序进行,带帆布手套直接连叶柄一起捋叶采摘,采后直接放入筐(篓、箱)中,避免压实,叶片采
摘装筐(篓、箱)。采叶后修剪枯、弱和病枝。
5.7.6中耕除草、施肥
同5.6.5的方法操作。
6病虫害防治
6.1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虫害有:毛毡病、炭疽病、蚜虫等。
6.2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措施,辅助以
安全合理的化学防治措施。
6.3防治措施
6.3.1农业防治
采叶后修剪枯、弱和病枝,清理种植园、合理施肥。
6.3.2物理防治
采用灯光诱杀、黄色粘虫板等措施。
6.4生物防治
采用生物农药、保护天敌等措施。
6.4.1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方法见附录A。药剂使用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
7生产档案
应建立生产档案,详细记录生产过程中主要投入品、农事操作等情况,生产档案见附录B。
DB4503/T0033—2022
5附录A
(资料性)
果叶两用甜茶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果叶两用甜茶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见A.1。
表A.1果叶两用甜茶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发生及防治时间 推荐药剂及使用方法
毛毡病由叶刺瘿螨危害引起的叶部病害,新叶萌发后逐渐出现,
高温下爆发,发病时叶片起泡,叶色变灰白或褐色。3月下
旬~4月上旬开始发病,7月~8月为发病高峰期。在发病初
期施药防治。使用5.6%阿维·哒螨灵乳油1000倍液、
22%螺螨酯悬浮剂3000倍液,每隔10d
喷1次,连喷3次。
炭疽病叶部病害,其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8mm~15mm,
褐色,后期中央呈灰色,边缘暗绿色,外缘有明显的红黄色
晕圈,病部轮生小黑点。4月下旬~5月上旬开始发病,7月~
8月为发病高峰期。在发病初期施药防治。使用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l000倍液,或用70%的炭疽福美可湿性粉
剂500倍液,喷洒防治。每隔7d喷洒1次,
连续3次为宜。
蚜虫吸食植物汁液,阻碍植物生长,形成虫瘿,传布病毒,造
成花、叶、芽畸形。若虫期施药防治。使用2.5%溴氰菊酯乳剂3000倍液,或
40%吡虫啉水剂1500~2000倍液等,喷
洒植株1~2次。
DB4503-T 0033-2022 果叶两用甜茶栽培技术规程 桂林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28 17:30:1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