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20
CCSB05
4503
桂林市地方标准
DB4503/T0034—2022
龙脊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theproductionofLongjiChili
2022-03-14发布 2022-04-15实施
桂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503/T0034—2022
I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桂林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龙胜各族自治县经济作物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刚、蒋爱军、潘玲华、吴永琼、李玉洪、蒙朝亿、覃柳兰、谭海文、滕献有。
DB4503/T0034—2022
1龙脊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龙脊辣椒生产的程序,界定了龙脊辣椒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产地环境的要求,以及
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阶段的操作指示,给出了生产档案记录的相关信息。
本文件适用于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行政区域内龙脊辣椒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2118蔬菜育苗基质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龙脊辣椒LongjiChili
原产于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一带,适合于桂北海拨500m以上地区种植的辣椒地方品种。通过
提纯复壮选育出的“脊椒香1号”“脊椒香2号”获得品种登记。
4品种特性
椒形呈牛角形,椒长5.5cm~7.5cm,肉厚籽多、辣味浓,鲜椒果皮颜色浓绿色,干椒颜色鲜红、
油亮光洁、皱缩性好。
5产地环境
宜选择海拔不低于500m,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土壤肥沃、pH6.2~7.5的壤土,且3
年内未种茄果类蔬菜、花生等作物的地块。灌溉水、土壤环境条件应符合NY/T5010的规定。
DB4503/T0034—2022
26育苗
6.1育苗前准备
6.1.1苗床准备
整平起畦,畦面宽1.0m~1.2m,高0.25m~0.3m,沟宽0.4m~0.6m。苗床地上铺设薄膜,并搭建
大棚或小拱棚。
6.1.2营养土或基质制备
选择三年内未种植茄果类蔬菜、无病虫源的菜园土和腐熟农家肥按3:2比例配制,每1m3营养土加入
过磷酸钙1kg、复合肥(15-15-15)0.25kg、尿素0.25kg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混合均匀后
用薄膜覆盖7d待用。或采用茄果类蔬菜专用的全营养育苗基质。基质质量应符合NY/T2118的要求。
6.1.3穴盘选择
宜用70孔育苗穴盘。新购的穴盘可直接使用,使用过的穴盘应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浸泡20min~
30min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
6.2播种
6.2.1播种时间
3月下旬~4月上旬。
6.2.2种子消毒
将种子放入55℃热水中保持水温浸泡15min,期间不断搅拌。再用清水浸种4h~5h,浸种后用65%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30min。
6.2.3催芽
用清水冲洗干净种子,捞起种子摊开沥干后,用厚0.1mm~0.2mm的透明薄膜包好,放置25℃~32℃
的环境中催芽。定期检查翻动,保持种子湿润。6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6.2.4播种方法
将湿润的营养土或基质装满穴盘孔穴,每穴播一粒种子,播种深度0.5cm~1.0cm。播后覆盖营养
土或基质。并将穴盘整齐地摆放到苗床上,浇透水,覆盖地膜。
6.3苗期管理
6.3.1温度管理
幼苗出土前,保持大棚内温度25℃~28℃。齐苗后通风降温至20℃~25℃。
6.3.2水分管理
穴盘营养土或基质保持湿润。
DB4503/T0034—2022
36.3.3揭膜
70%幼苗顶土时揭开地膜。
6.3.4病害管理
真叶2~3片时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1次。
6.3.5炼苗
定植前10d适当通风、降温和控水进行炼苗。
6.4壮苗质量
苗高15cm~18cm、5~6片真叶、叶色浓绿、根坨成型、生长健壮、无病虫害。
7定植
7.1整地、起畦、施基肥
7.1.1定植前10d~20d深耕。结合整地每667m2施生石灰100kg,腐熟农家肥2000kg~3000kg或
生物有机肥300kg~400kg。
7.1.2整地后起畦,畦面宽110cm~120cm,沟宽40cm~50cm,畦高20cm~25cm。在畦面中央开深
度10cm的施肥沟,每667m2沟施复合肥(15-15-15)40kg~50kg后覆土,盖地膜。
7.1.3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
7.2定植时间
5月上旬~6月上旬。
7.3定植密度
行距75cm,株距50cm,每667m2定植1700株。
7.4定植方法
选择晴天定植,采用双排单株“品”字形种植法,挖6cm~7cm深的定植穴,每穴定植1株,定植深
度以子叶节露出地面为宜,用细土将定植穴填实,浇透定根水。
8田间管理
8.1整枝
株高达20cm~25cm,在离植株根茎部8cm~10cm处,垂直于地面插一根80cm~100cm长的竹杆或
木棍,用塑料绳将辣椒主茎与竹竿或木棍绑牢。并剪除门椒以下的所有侧枝,摘除黄叶、老叶和病虫叶。
8.2水分管理
缓苗发根时适当控制水分;在盛果期要保证水分充足。多雨高湿天气应及时排水防涝。高温干旱天
气应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采用沟灌时,宜浅灌。
DB4503/T0034—2022
48.3施肥管理
8.3.1提苗肥
定植后7d~10d施提苗肥,淋施0.2%尿素溶液和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
8.3.2壮果肥
盛果期每隔10d~15d追肥1次,每667m2施复合肥(15-15-15)10kg~15kg。
8.3.3叶面追肥
8月~9月,可用0.01%的芸薹素内酯2000倍液喷施叶面。
9病虫害防治
9.1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疫病、疮痂病、青枯病、病毒病等,主要害虫有蚜虫、烟粉虱、烟青
虫、蓟马、茶黄螨等。
9.2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优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辅以安全合
理的化学防控措施。
9.3农业防治
培育适龄壮苗,与除茄科植物、花生外的其他作物进行轮作;及时摘除病虫枝、叶、果;清洁田园,
深翻土壤;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和灌水,培育健壮植株。
9.4物理防治
田间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烟粉虱等,蓝色粘虫板诱杀蓟马;利用糖醋液诱杀小地老虎;田间
铺银灰膜或悬挂银灰膜条趋避蚜虫。
9.5生物防治
保护或释放天敌,如蚜虫可用瓢虫、蚜茧蜂、草蛉、食蚜蝇等天敌防治,棉铃虫、烟青虫等可用赤
眼蜂等天敌防治。提倡使用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印楝素等防治害虫;使用生物源农药,如枯草芽孢
杆菌、哈茨木霉菌、多粘类芽孢杆菌等防治病害。
9.6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方法见附录A。化学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10采收
以鲜食为目的,在果皮颜色变浓绿色或全红时采收;以制干椒为目的,待果实全红时采收。宜选择
晴天早晨、下午或阴天采收。采收时果柄一起采收,轻拿轻放,减少机械损伤。
DB4503/T0034—2022
511生产档案
建立田间生产档案,详细记录生产过程中主要投入品使用、农事活动等情况,生产档案见附录B。
DB4503/T0034—2022
6附录A
(资料性)
龙脊辣椒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龙脊辣椒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见表A.1。
表A.1龙脊辣椒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病虫害名称 推荐药剂使用剂量
(倍液)使用方法安全间隔期
(d)
立枯病 30%噁霉灵水剂 600~800 淋根 21
炭疽病25%嘧菌酯悬浮剂 1500 喷雾 10
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600 喷雾 10
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喷雾 10
疫病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 3000 喷雾 10
40%霜霉威盐酸盐水剂 500~800 喷雾 10
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600 喷雾 10
疮痂病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1000~2000 喷雾 3
青枯病25%络氨铜水剂 300~500 淋根 7
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 100~150 淋根 7
病毒病 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 500 喷雾 3
蚜虫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00~3000 喷雾 7
烟粉虱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3000 喷雾 4
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 2000~3000 喷雾 7
22.4%螺虫乙酯悬浮液 2000~3000 喷雾 7
烟青虫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4000~5000 喷雾 5
200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 6000~8000 喷雾 7
蓟马5%阿维·啶虫脒乳油 600~800 喷雾 7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3000 喷雾 4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00~3000 喷雾 7
茶黄螨35%杀螨特乳油 1000~1500 喷雾 7
22%阿维·螺螨酯悬浮剂 1000 喷雾 7
DB4503-T 0034-2022 龙脊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桂林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28 17:30:1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