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77.140.35
H 40
T/ZZB 1430 —2019
W6Mo5Cr4V2Co5 高速工具钢
W6Mo5Cr4V2Co5 high-speed tool steels
2019 - 12 - 18发布 2019 - 12 - 31实施
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 发布 团体标准
T/ZZB 1430 —2019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基本要求 .......................................................................... 1
4 技术要求 .......................................................................... 2
5 试验方法 .......................................................................... 5
6 检验规则 .......................................................................... 6
7 订货内容、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运输、贮存 ...................................... 7
8 质量承诺 .......................................................................... 7
T/ZZB 1430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组织制定。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正达模具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与起草 单位: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 、钢铁研究总院、上海大学、浙江龙奇冶金 科技有限公
司(排名不分先后)。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榕、吕晓思 、陈炳南、陈攀、傅锐、黎军顽、吕国平、赵琦。
本标准评审专家组长:陈璋 。
本标准由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解释 。
T/ZZB 1430 —2019
1 W6Mo5Cr4V2Co5 高速工具钢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W6Mo5Cr4V2Co5 高速工具钢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订货内容、
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运输、贮存和质量承诺。
本标准适用于截面尺寸(直径、边长、厚度或对边距离) 不大于250 mm的热轧、锻制、冷拉等高
速工具钢棒(圆钢、方钢、扁钢、六角钢等的总称,以下简称钢棒) 、盘条及银亮钢棒,其化学成分同
样适用于锭、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3(所有部分)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224 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GB/T 226 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
GB/T 230.1 金属材料 洛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 231.1 金 属材料 布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 702 热轧钢棒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905 冷拉圆钢、方钢、六角钢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908 锻制钢棒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1814 钢材断口检验法
GB/T 1979 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GB/T 2101 型钢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B/T 3207 银亮钢
GB/T 4336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 (常规法)
GB/T 9943—2008 高速工具钢
GB/T 10561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 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
GB/T 14979—1994 钢的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评定法
GB/T 14981 热轧圆盘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20066 钢和铁 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
GB/T 20123 钢铁 总碳硫含量的测定 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 (常规方法 )
GB/T 20125 低合金钢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3 基本要求
3.1 设计研发
根据客户要求及产品用途,对生产工艺进行设计,确定相应热处理工艺。
T/ZZB 1430 —2019
2 3.2 原材料
不同原材料化学成分含量应符合表1 的要求。
表1 化学成分含量
原材料 含量(质量分数)要求
%
钨铁 W≥95
钼铁 Mo≥60
钴铁 Co≥99
铬铁 Cr≥50
钒铁 V≥80
3.3 工艺与装备
3.3.1 钢材制造应采用定向凝固电渣重熔或喷射成形冶炼工艺, 或者同等技术水平的其他工艺。
3.3.2 生产过程中,应配备在线温度监测设备对各加热过程温度进行监测。
3.3.3 工艺过程中,应具备化学成分、超声波探伤、金相组织检测与分析的能力 。
3.4 检验检测
3.4.1 原材料进厂时,应对表 1规定的合金元素进行检测。
3.4.2 具备对宏观组织、非金属夹杂物进行检测的能力。
4 技术要求
4.1 尺寸、外形及允许偏差
4.1.1 热轧钢棒的尺寸、外形及允许偏差应符合 GB/T 702 的有关规定。
4.1.2 盘条的尺寸、外形及允许偏差应符合 GB/T 14981 的有关规定。
4.1.3 锻制圆钢、方钢和扁钢的尺寸、外形及允许偏差应符合 GB/T 908 的有关规定。
4.1.4 冷拉圆钢、方钢、六角钢尺寸、外形及允许偏差应符合 GB/T 905 的有关规定。
4.1.5 银亮钢尺寸、外形及允许偏差应符合 GB/T 3207 的有关规定。
4.2 化学成分及允许偏差
4.2.1 化学成分(熔炼分析)应符合表 2的规定。
表2 化学成分
牌号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C Mn Si S P Cr V W Mo Co Cu Ni
W6Mo5Cr4V2Co5 0.87
~
0.95 0.15
~
0.40 0.20
~
0.45 ≤
0.010 ≤
0.025 3.80
~
4.50 1.70
~
2.10 6.00
~
6.50 4.70
~
5.20 4.60
~
4.90 ≤
0.20 ≤
0.25
T/ZZB 1430 —2019
3 4.2.2 化学成分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3的规定。
表3 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元素 允许偏差
%
C ±0.01
Cr ±0.05
W ±0.10
V ±0.05
Mo ±0.05
Co ±0.15
Si ±0.05
Mn +0.04
4.3 硬度
退货状态硬度及试样淬火、回火硬度应符合表 4的规定。
表4 退火状态硬度及淬火、回火硬度
退火硬度a
HBW
不大于 试样热处理制度及淬回火硬度
预热温度
℃ 淬火温度
℃ 淬火介质 回火温度b
℃ 硬度
HRC
不小于
269 800~900 1180~1220 油或高压气体或盐 540~560 64
a 退火+冷拉态的硬度,允许比退火态指标增加 50 HBW。
b 回火不少于 3次,每次 2 h。
4.4 宏观组织
4.4.1 低倍组织
低倍组织应按GB/T 1 979检验并评级。在钢棒横向酸浸低倍试片上不允许有目视可见的缩孔、气泡、
翻皮、内裂和夹杂;中心疏松、一般疏松和锭型偏析的合格级别应不大于1 级。
4.4.2 断口
不允许有萘状断口。
4.5 显微组织
4.5.1 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
钢中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应按GB/T 14979—1994检验并评级:
a) 尺寸不大于 120 mm的钢棒,按第二级别图,其合格级别应符合表 5的规定,且不应有不变形
或少变形的共晶碳化物存在;
b) 尺寸大于 120 mm的钢棒,按第二级别图,合格级别应符合表 5的规定。
T/ZZB 1430 —2019
4 表5 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
截面尺寸(直径、边长、厚度或对边距离)
mm 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合格级别
级
不大于
≤40 2
>40~60 3
>60~80 4
>80~100 5
>100~250 6
4.5.2 脱碳
钢棒表面的总脱碳层深度从钢棒实际尺寸算起应符合表6 的规定。
表
T-ZZB 1430—2019 W6Mo5Cr4V2Co5 高速工具钢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20 17:30:4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