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7.140.10
CSS X 55
团 体 标 准
T/CTSS 23-2021
条形滇红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
Technological regulation for stripe shaped Yunnan congou black
tea processing
中国茶叶学会 2020-02-02 发布 2021-02-02 实施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
本文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茶叶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江用文、 袁海波、滑金杰、 刘福桥、杨艳芹、 邓余良、董春旺、王近近、 李佳、
沈帅、朱佳依 。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2 条形滇红工夫红茶 加工技术 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条形滇红工夫红茶 的定义、原料、 加工条件、 加工技术、 质量管理、标志 标签、 包装、
运输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条形滇红工夫红茶 加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H/T 1070 茶叶包装通则
NY/T 3222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范
NY/T 5019 无公害食品 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SB/T 10035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3 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3.1
条形滇红工夫红茶 stripe shaped Yunnan congou black tea
以云南省行政区域内采收的大叶种茶树 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 干燥、毛茶整理 等制成
的条形红茶 。
4 原料
4.1 原料要求
4.1.1 基本要求
芽叶新鲜、匀净, 无病虫叶,无劣变叶 及非茶类 夹杂物。
4.1.2 分级要求
原料依鲜叶嫩度分三级,具体要求如下:
——高档滇红工夫红茶 原料中单芽至 一芽一叶比例应不低于 90%;
——中档滇红工夫红茶 原料中嫩度高于 一芽三叶初展的比例应不低于 90%;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3 ——达不到上述要求的鲜叶均为低档 滇红工夫红茶 鲜叶原料。
4.1.3 装运
采用通气性好、清洁无异味、不易变形的篓、筐等专用器具装运鲜叶。不应紧压,不应阳光直
射。鲜叶采摘后 2 h内运送到加工厂付制。
5 加工条件
加工场所、加工设备和加工人员的要求应符合 GB 5749、GB 14881 、NY/T 3222 和NY/T 5019 的
相关规定。
6 加工工艺
6.1 工艺流程
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精制→成品茶。
6.2 工艺参数
6.2.1 萎凋
6.2.1.1 萎凋有槽式萎凋、室内萎凋、萎凋机萎凋等方式,工艺参数如表 1。
表1 不同萎凋方式 及工艺参数
工艺
参数 萎凋方式
槽式萎凋 室内萎凋 萎凋机萎凋
温湿度 鼓风机气流温度 25 ℃~35 ℃, 槽体前后温度
一致,采用“先高后低”温度调控,下叶前 10
min~15 min 停止鼓热风,改为鼓自然风 萎凋室温度 25 ℃~30 ℃,相
对湿度 60%~70% 环境温度 25 ℃~30 ℃,相对
湿度 60%~70%
摊叶 摊叶厚度 10 cm~ 20 cm,嫩叶、雨水叶和露水
叶薄摊,老叶厚摊, 摊叶时要抖散摊平呈蓬松
状态,保持厚薄一致 摊叶厚度 2 cm~6 cm,嫩叶、
雨水叶和露水叶薄摊,老叶
厚摊,摊叶时要抖散摊平呈
蓬松状态,保持厚薄一致 摊叶厚度 2 cm~6 cm,嫩叶、
雨水叶和露水叶薄摊,老叶
厚摊,摊叶时要抖散摊平呈
蓬松状态,保持厚薄一致
风量 一般为 15000 m3/h ~20000 m3/h,风量大小根
据叶层厚薄和叶质柔软程度适当调节 — 间隔 25 min,通风 15 min~ 20
min
翻拌 鼓风 1 h后停止 15 min,进行翻抖,翻抖动作
要轻、 缓。 翻抖时要上层翻到下层, 槽前翻到
槽后,并抖松、摊匀,避免损伤芽叶 每隔 2 h~3 h翻抖一次,翻抖
动作要轻、缓 —
时间 8 h~12 h 12 h~16 h 10 h~12 h
6.2.1.2 萎凋程度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4 不同原料级别适宜的萎凋程度不同:高档原料萎凋至含水率 60%~64% ,中档原料萎凋至含水率
58%~62% ,低档原料萎凋至含水率 56%~60% 。以叶面失去光泽,叶色暗绿,青草气减退;叶形皱缩、
叶质柔软、折梗不断、紧握成团,松手可缓慢松散为适度。
6.2.2 揉捻
采用揉捻机 作业,投叶量以 萎凋叶自然装满揉桶 为适度。揉捻时间与加压方式技术要求 见表2。以
茶条紧卷,茶汁外溢,粘附于茶条表面 为揉捻适度。 揉捻后采用解块机 解块。
表2 揉捻时间
单位:min
原料级别 推荐机型 加压程度
全程
时间 不加压
(桶盖刚接
触在制品 ) 轻压
(桶盖下降距离为
桶高的 1/5~1/4) 中压
(桶盖下降距离
为桶高的 1/3) 重压
(桶盖下降距离为
桶高的 1/2~2/3) 轻压
高档原料 45型、 55型 20~25 20~25 20~25 — 10~15 70~90
中档原料 55型、 65型 15~20 20~25 25~30 10~15 10~15 80~105
低档原料 55型、 65型 15~20 20~25 25~30 15~20 10~15 85~110
6.2.3 发酵
6.2.3.1 发酵有发酵室发酵、发酵机发酵等方式,工艺参数 见表3。
表3 不同发酵方式的工艺参数
工艺
参数 发酵方式
发酵室发酵 发酵机发酵
温度 环境温度 25 ℃~30 ℃,叶温不宜高于 35 ℃ 环境温度 25 ℃~30 ℃,叶温不宜高于 35 ℃
湿度 相对湿度≥ 90%,可采取喷雾或洒水等增湿措施 相对湿度≥ 90%
通风 发酵室应保持新鲜空气流通 隔30 min,通风 5 min
摊叶 摊叶厚度 8 cm~12 cm ,嫩叶薄摊,老叶厚摊;高温薄摊,低温厚摊;叶层厚薄要均匀,不应紧压
时间 3 h~6 h
6.2.3.2 发酵程度
至发酵叶 叶色变为黄红色, 青草气消失, 呈现花果香、甜香为发酵适度。
6.2.4 干燥
6.2.4.1 毛火
宜采用链板式烘干机,温度 105 ℃~115 ℃,摊叶厚度 1 cm~2 cm,时间 10 min~15 min ,至在制品含
水率达 20%~25% ,条索收紧,有较强刺手感,嫩茎稍软为适度。毛火后将毛火叶放置于竹匾或输送带上
摊凉 30 min~60 min 。
6.2.4.2 足火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5 宜采用链板式烘干机 或箱式烘干机 ,温度 85 ℃~95 ℃,摊叶厚度 2 cm~3 cm,时间 30 min~60 min ,
至在制品含水率 <6 %,折梗即断,用手指捻茶条即成粉末 为适度。
6.2.5 精制
6.2.5.1 采用拣梗机 或色选机去除筋梗 ,采用风选机去除黄片、毛衣。
6.2.5.2 采用圆筛机区分长短,抖筛机区分粗细, 风选机区分轻重, 实现规格匀整。
6.2.5.3 按商品茶品质要求进行匀堆拼配。
7 质量管理
7.1 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关键工艺应有操作要求和检验方法,并记录执行情况。
7.2 建立原料采购、加工、贮存、运输、入库、出库和销售的完整档案记录。
7.3 每批加工的产品应编制加工批号或系列号,并一直延用至产品终端销售。
8 标志、标签
8.1 条形滇红工夫红茶 销售包装应符合 GB 7718和GH/T 1070 的规定。
8.2 条形滇红工夫红茶 销售包装上应标示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8.3 经销单位进行分装或小包装,应标示分装或包装日期,同时在经销单位名称之后标注 “总经销”字
样。
8.4 运输包装箱的图示标志应符合 GB/T 191 的规定。
9 包装、运输
9.1 包装容器和包装材料应符合 SB/T 10035 的规定。
9.2 运输时应轻装轻卸,防潮,避免剧烈撞击、重压。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TSS 23—2021 条形滇红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5 01:37:3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