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25.010
J 15
团体标准
T/ZZB 1711 —2020
内燃机涡轮增压器冷却液传输管路总成
Turbocharger coolant transmission pipe assembly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2020 - 09 - 16发布 2020 - 09 - 30实施
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 发布
T/ZZB 1711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基本要求 .......................................................................... 1
4 技术要求 .......................................................................... 2
5 试验方法 .......................................................................... 3
6 检验规则 .......................................................................... 4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5
8 质量承诺 .......................................................................... 6
T/ZZB 1711 —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促进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宁波福士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牵头组织制定。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宁波福士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宁波阿能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宁波市鄞州亚大汽车管件有
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阿能、董敏、白永洁、陈敏、王佳胜、毛再娜 。
本标准评审专家组长:郑玲 。
本标准由宁波福士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负责解释。
T/ZZB 1711 —2020
1 内燃机涡轮增压器冷却液传输管路总成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内燃 机涡轮增压器冷却液传输管路总成 的结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
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 和贮存、质量承诺。
本标准适用于内燃 机涡轮增压器 中用于传输 冷却液的 管路总成(以 下简称管路 总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3821—2015 中小功率内燃机 清洁度限值和测定方法
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GB/T 30512 汽车禁用物质要求
GJB 2837A—2017 聚四氟乙烯软管组件规范
SAE J343:2017 SAE 100R 系列液压软管和软管组件的测试和测试程序
3 基本要求
3.1 研发设计
3.1.1 具备对管路总成进行外形结构、空间走向布局、技术参数等个性化设计能力。
3.1.2 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管路总成进行设计及 模拟分析,对管路总成布局合理性、结构合理
性进行建模与仿真分析。
3.1.3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管路总成的结构强度及可靠性进行分析与设计。
3.2 原材料
3.2.1 软管内管应采用聚四 氟乙烯树脂材质,滚压后无开裂及其他 损伤,并做耐压试验保压 2分钟后
无泄漏。
3.2.2 软管增强层 应由拉伸强度不小于 2 000 MPa的不锈钢丝组成。
3.2.3 金属管应选用碳钢和不锈钢,抗拉强度≥320 MPa,屈服强度 ≥215 MPa要求。
3.3 工艺及装备
3.3.1 生产设备采用多工位一 体机对管端 结构加工成形,关键外径尺寸 具备在线测量 。
3.3.2 环形接头装配 采用全自 动化机器人操作,具备内置焊料漏装影像识别功能。
3.3.3 总成铆压 应具备左右工位自动 切换扣压、扣压外径光栅尺在线自动检测。
3.4 检验检测
T/ZZB 1711 —2020
2 3.4.1 应具备原材料机械 性能、金属原材料化学成分的检测能力。
3.4.2 应具备零部件或产品总成表面镀层厚度 、三维尺寸、形状、相对位置的检测能力。
3.4.3 应具备对总成 的清洁度 颗粒限值、脉冲疲劳性、耐腐蚀性 试验的检测能力 。
4 技术要求
4.1 外观
4.1.1 密封表面不允许有贯穿性划 伤。
4.1.2 管路总成表面应清洁干燥,无毛刺 、无裂纹 、无锈蚀 、镀层无脱 落等缺陷。
4.2 耐压压力
应能承受表 1规定的耐压 压力,无泄漏。
表1 耐压压力
公制规格
mm 代码规
格 内径最小
mm 内径最大
mm 外径最小
mm 外径最大
mm 最大工作压力
MPa 耐压压力
MPa 最小爆破压力
MPa 最小弯曲半径
mm
3.2 -3 2.8 3.8 5.3 6.8 10.5 41.4 82.7 40
5 -4 4.4 5.2 7.1 8.2 10.5 34.5 68.9 50
6.3 -5 6.0 6.9 8.9 10.1 10.5 31.0 62.0 75
8 -6 7.5 8.4 10.4 11.6 10.5 27.6 55.2 100
10 -7 9.1 10.0 12.2 13.4 10.5 24.1 48.3 125
11 -8 9.9 10.9 12.9 14.3 7 20.7 41.4 135
12.5 -10 12.3 13.3 15.3 16.8 5.6 20.7 41.4 165
16 -12 15.3 16.5 18.6 20.1 5.6 17.2 34.5 200
19 -14 18.4 19.6 21.3 23.3 5.6 16.8 27.6 230
22 -16 212.4 23.0 24.6 26.9 5.6 12.1 24.1 230
25 -18 24.6 26.2 27.8 29.8 5.6 12.1 24.1 300
29 -20 27.8 29.4 31.9 33.5 4.2 8.6 17.2 410
4.3 长度变化
承受表1规定的最大工作压力并至少保压 5分钟,其 长度变化不应超过长度的 ±2 %。
4.4 爆破压力
4.4.1 室温爆破压力
在达到表 1规定的最小爆破压力值之前,不应出现渗漏和其他任何失效现象。
T/ZZB 1711 —2020
3 4.4.2 高温老化爆破压力
高温老化后爆破压力≥20 MPa。
4.5 气密性能
不应出现任何可见气泡 。
4.6 弯曲性能
应在表1中规定的最小弯曲半径两倍的芯轴上, 均匀、平滑 的弯曲, 试验后不呈现 内层龟裂或泄漏。
4.7 耐脉冲疲劳性
试验后,管路总成无渗漏及损坏等异常现象 。
4.8 耐腐蚀性
进行480小时中性盐雾试验,试验后产品外表面应无气泡、剥落、金属腐蚀。
4.9 导电性能
公制规格小于或等于 11 mm的软管应当能传导 6 uA以上的直流电,公制规格大于 12.5 mm的软管应当
能传导12 uA以上的直流电。
4.10 清洁度颗粒限值
管路总成内表面清洁度颗粒限值,产品允许最大颗粒总重量限值为 2 mg,金属颗粒物尺寸最大允许
350 μm,纤维类颗粒物最大允许 600 μm。
5 试验方法
5.1 外观试验
采用目测检查 。
5.2 耐压压力试验
按SAE J343 :2017中4.2 进行。
5.3 长度变化试验
按SAE J343 :2017中4.3 进行。
5.4 爆破压力试验
5.4.1 室温爆破压力试验
按SAE J343:2017中4.4 进行。
5.4.2 高温老化爆破压力试验
放置在250±5 ℃的烘箱中,放置 100小时,按SAE J343:2017中4.4 进行。
5.5 气密性能试验
T/ZZB 1711 —2020
4 按GJB 2837A—2017 中4.5.1.14进行。
5.6 弯曲性能试验
放置在-40 ℃下24小时,按SAE J343:2017中4.5 进行。
5.7 耐脉冲疲劳性试验
180 ℃环境温度下,250 00
T-ZZB 1711—2020 内燃机涡轮增压器冷却液传输管路总成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4 22:31:1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