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07.100.01 B 15 备案号:33826-2012 海 南 DB46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6/ T 219—2012 橡胶树小蠹虫防治技术规范 Technical rule for control bark beetle on rubber tree 2012 - 04 - 18 发布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 - 05 - 18 实施 发 布 DB46/ T 219—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海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泽坦、徐雪莲、楚小强、张妮、任梅英、严珍。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2012年4月。 I DB46/ T 219—2012 橡胶树小蠹虫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小蠹虫的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海南省橡胶树小蠹虫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防治技术 3.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防治中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 措施,配合化学防治。 本标准推荐的杀虫剂是经我国农药管理部门登记允许使用的,使用药剂防治时,应参照GB 4285、 GB/T 8321(所有部分)的有关规定执行。 3.2 橡胶树小蠹虫种类的识别 橡胶树小蠹虫的形态特征参见附录A。 3.3 橡胶树小蠹虫的防治 3.3.1 建立橡胶园虫害检查制度,每 10 d~15 d 检查割面及上下 50 cm 范围 1 次,根据蛀孔、粉柱或 粉末情况,及时发现虫害并及时治理。 3.3.2 加强橡胶园间管理,及时处理因风害、寒害、雷电、虫害及病害等灾害引起的树干、枝创伤, 处理后及时喷杀虫剂,涂上沥青柴油混合剂涂封伤口。 3.3.3 清理因虫害死亡的胶树及死桩,定时检查橡胶园胶树生长情况,对死亡胶树、死树残桩、治理 无效果的严重虫害胶树应及时处理,方法包括砍伐,烧毁虫害树干、树技及树桩。处理虫害树干、树技 及树桩时,喷施 2.5%氯氟氰菊酯乳油 1000 倍液、或 20% 氰戊菊酯乳油 800 倍液、或 1.8 阿维菌素 1000 倍液,每间隔 7 d 喷 1 次,连喷 2 次。 3.3.4 清理橡胶园及周围野生寄主。 3.3.5 受害或长势衰弱橡胶树应暂时停止割胶。 3.3.6 引进新的割胶机制,规范割胶制度,严格控制植物调节剂的用量和割胶强度,对明显长势衰退 的橡胶树,要降低刺激和割胶强度。加强橡胶树抚育管理,增强橡胶树良好长势和抗虫能力。 3.3.7 严禁从害虫发生地引进苗木及胶树,带虫苗木及胶树需焚烧或用化学药剂处理。 1 DB46/ T 219—2012 3.3.8 诱杀防治,在小蠹虫盛发期,在橡胶园悬挂装有诱杀剂的诱捕器,诱捕器之间相距 200 m, 诱 捕器距地面 1 m,每公顷挂 6 个诱捕器,直接诱杀橡胶小蠹虫,压低害虫基数。 3.3.9 喷洒农药防治, 发现虫害胶树应及时刮除虫害部位的腐败树皮,使木质部露出,喷洒杀虫剂 40%毒死蜱乳油 1000 倍液、或 40%氰戊•马拉松乳油 1500 倍液、或 50%乐果浮油 1000 倍液、或 1.8%阿 维菌素乳油 1000 倍液、或 40%氯氰•辛硫磷乳油 1000 倍液 2 次(每隔 7d 喷 1 次 ),用橡胶涂封剂(内 含杀菌剂)涂封伤口。 3.3.10 茎干注药防治,在橡胶树小蠹虫蛀孔下方钻出直径 0.9 cm、深 7~8 cm 的孔洞,注入 80%敌百 虫晶体 500 倍液、或 40%乐果乳油 400 倍液、或 40%毒死蜱乳油 300 倍液、或 40%氰戊•马拉松乳油 500 倍液、或 1.8%阿维菌素乳油 500 倍液、或 40%氯氰•辛硫磷乳油 400 倍液,用树枝或泥土堵住钻孔。注 药 2 次,每隔 7 d 注药 1 次。 2 DB46/ T 219—2012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橡胶树小蠹虫的形态特征 A.1 长小蠧科 A.1.1 角面长小蠧Platypus secretus Sampson 雄虫 体长5.2mm~5.5mm,宽1.5mm~1.8mm;雌成虫长5.5mm~6.0mm,宽1.5mm~ 1.8mm。体色黑褐,遍布小突起,疏生白色茸毛;头部近圆形,颅顶狭,额面宽,触角锤状部肾形, 复眼圆形,深黑色;前胸背板长方形,后缘有三个圆锥状突起;鞘翅于其后部1/3处开始向下收缩,斜 面呈角面形,上、中部平缓,下部下折呈圆,周缘有刺突。 卵 长圆形,乳白色,长10.0mm,宽0.5mm。 幼虫 成熟期体长5mm~6mm,宽1.5mm~2.0mm,头部淡褐色,疏生淡黄色茸毛,口器黑褐 色,胴部乳白可见8节,末节淡褐色。 A.1.2 小杯长小蠧Platypus callieutus Chapuis 雄虫 体长4.8mm~5.0mm,宽1.0mm~1.2mm,黄褐色;头圆形,颅顶隆起,中纵线明显, 上颚黑色向前内弯呈镰刀型;触角锤状部卵形,前胸背板前段有弧形横沟,前缘接合成倒向等边三角形; 鞘翅基缘反卷,黑褐色,尾部突然下折,斜面周缘向上反卷,具锯齿列,杯口形,左右侧内角向前突出 至会合处呈锐角。 卵 长圆形,乳白色,长0.8mm,宽0.5mm。 幼虫 末龄期体长5.0mm~5.2mm,宽0.8mm~1.0mm。头部黄褐色,疏生黄白色茸毛。口器 黑褐色。胸部各节隆起呈乳头状,尖端黑褐色,腹部乳白,各节内侧圆突,散生褐色小刺。 A.1.3 芦苇长小蠧Platypus calamus Blandford 雄虫 体长4mm~4.5mm。赤褐色,体尾端黑褐色。长圆筒形。前胸背板为体长的1/3。鞘翅末 端的截面内凹,两侧向外倾斜,周缘上折,外端角向下突出,角的内侧另有1小齿。齿的上方中来向前 延伸,会合点呈锐角。该虫危害边材,雌虫产卵14粒。 卵 乳白色,卵圆形,无柄。长0.3mm,中间最宽处0.15mm,两端宽0.05mm。 幼虫 乳白色,长4.5mm。前胸背板基缘有l褐线,其上有6个不规则的圈状纹。前胸气门褐色。 体末端斜面状,斜面下方有褐色针状尖。 蛹 乳白色,狭长。4.5mm。 A.1.4 锥尾长小蠧Platypus solidus Walker 雄虫 体长4.2mm~4.5mm,长柱形,暗褐色。复眼圆形,突出。触角索节缩短,4节;棒节扁 平无节缝。触角锤状部扁平,无节缝,额区平,遍布刻点和小毛。足窝长占前胸背板1/3。鞘翅于其后 1/3 处急剧收缩成一对针锥,左右对称,锥端有密毛,刻点细,颗粒状。雌虫鞘翅尾端不呈锥状,正常收缩, 斜面尾端曲折下垂,并略加长,位于鞘缝两侧呈花瓣状。 A.1.5 刘氏长小蠧Platypus lewisi Blandford 3 DB46/ T 219—2012 雄虫 体长5.5mm,圆柱形,赤褐色。头部凸出,宽于前胸。额区和眼旁有竖毛。触角膝状,置 于下颚和复眼间。索节4节,短;棒节扁宽,长椭圆形,不分节。前胸背板略呈方形,左右两侧后方一 度收缩,然后膨起,背面后方有由刻点组成的同心圆。后胸腹板中纵浅凹。雄虫斜面后缘截断形,左、 右有角形突一对,腹面第4腹板有尖钉状突起一对。雌虫形不同,鞘翅斜面呈狭三角形。 卵 乳白色,卵圆形,长0.46mm。 幼虫 乳白色,窄长形,直6.2mm;虫体向后逐渐减缩,体少皱褶。前胸背板基缘有6个褐边圈纹, 并相互接触。第3、4腹节侧面各有2个和3个短条斑。体末斜面状,下端有1针状尖。 蛹 乳白色,窄长。 A.2 A.2.1 小蠧科 对粒材小蠧Xyleborus perforans Wollaston 雌虫 体长约2.3mm。圆柱形,黄褐色,有光泽,茸毛规则。触角锤状部基节长度超过锤状部全 长的一半。额部平。前胸背板长大于宽,长宽比为1.1;背面观整个轮廓呈长盾形。背板的瘤区和刻点 区各占背板长度的一半。鞘翅长度为前胸背板长度的1.6倍,为两翅合宽的1.8倍。小盾片较小,角尖圆 钝。鞘翅的茸毛起自沟间部的刻点中心,长直平齐,排成规则纵列,从翅基到翅端;刻点沟光秃无毛。 A.2.2 循胸材小蠧Xyleborus aquilus Blandford 雌虫 体长约3.5mm。长圆柱形,红褐色,前胸背板前半部和全部鞘翅着色较深,体表光泽适中, 散布规则的茸毛。眼呈肾形,前缘的角形缺刻甚深,约达眼宽的一半。触角锤状部基节长度约占锤状部 长度的1/3.额部平;额面下半部有突起的中隆线。前胸背板长宽相等,背面观整个轮廓近似方形。鞘翅 长度为前胸背板长度的1.8倍,为两翅合宽的1.7倍。 A.2.3 尖尾材小蠧Xyleborus andrewsi Blandford 雌虫 体长约2.0mm。前胸背板与鞘翅前半部等宽,鞘翅后半部收缩,尾端尖圆,形状如锥;黄褐 色至褐色,鞘翅后半部着色略深;体表光亮;茸毛较疏。额部平隆。前胸背板长宽相等或长微小于宽; 背面观背板基缘横直。鞘翅长度为前胸背板长度的1.7倍,也为两翅合宽的1.7倍。小盾片小,扁三角形, 色深明亮。 A.2.4 茸毛材小蠧Xyleborus armipenis Schedl 雌虫 体长约2.6mm.圆柱形,头部、前胸背板与鞘翅全部黄褐色或褐色。眼肾形,前缘的角形缺 刻甚深,达到眼宽的一半。触角锤状部基节的长度约占锤状部长度的一半。前胸背板长微大于宽;鞘翅 长度为前胸背板长度的1.6倍,也为两翅合宽的1.6倍。小盾片大小适中,形似三角,又似半圆,表面平 滑。鞘翅前背方的刻点圆小浅弱,均匀散布,不分沟中与沟间。 A.2.5 茶树材小蠧Xyleborus fornicatus Eichoff 雌虫 体长约2.4mm。圆柱形,较宽阔,有疏散的茸毛,光泽甚强。额部平,有光泽。前胸背板长 小于宽,长宽比为0.9;背板表面瘤区占背板全长的3/5,刻点区占2/5。鞘翅长度为前胸背板长度的1.5 倍,为两翅合宽的1.4倍。小盾片较小,扁三角形。鞘翅的茸毛仅发生在沟间部,前疏后密排成纵列, 从翅基到翅端。 4 DB46/ T 219—2012 雄虫 体长约1.3mm。体扁弓形,黄褐色,前胸背板前半部着色较深,体表光亮少毛。眼肾形。前 胸背板长小于宽,长宽比为0.8。鞘翅长度为前胸背板长度的1.5倍,为两翅合宽
DB46-T 219-2012 橡胶树小蠹虫防治技术规程 海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7 13:41:5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