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网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41/T 871—2013 豫北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高产高效 栽培技术规程 2014-02-25 实施 2013-12-25 发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41/T 871—2013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量目标及产量结构指标 ............................................................ 1 5 品种选择 .......................................................................... 1 6 小麦栽培技术 ...................................................................... 2 6.1 6.2 6.3 6.4 7 播前准备 ...................................................................... 播种 .......................................................................... 田间管理 ...................................................................... 收获期管理 .................................................................... 2 2 3 5 玉米栽培技术 ...................................................................... 5 7.1 7.2 7.3 7.4 播前准备 ...................................................................... 播种 .......................................................................... 田间管理 ...................................................................... 收获期管理 .................................................................... 5 5 6 7 I DB41/T 871—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新明、熊淑萍、王静、王小纯、张娟娟、赵鹏、王萍。 II DB41/T 871—2013 豫北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豫北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量目标及产量结构指标、品 种选择、小麦栽培技术、玉米栽培技术等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北部平原灌区的小麦玉米一体化生产,其他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也可参照使 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51 小麦 GB 1353 玉米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豫北灌区 豫北地区有灌溉条件的平原农田。 3.2 高产高效 小麦产量≥600 kg/667 m2,玉米产量≥700 kg/667 m2,每667 m2周年增产50 kg以上,节本增效 100元以上。 4 产量目标及产量结构指标 实现小麦玉米周年产量1300 kg/667 m2以上,其中: 小麦产量≥600 kg/667 m2,成穗数40万~50万/667 m2,穗粒数32粒~38粒,千粒重42 g~50 g。 玉米产量≥700 kg/667 m2,每667 m2穗数5000穗~5500穗、穗粒数500粒左右、百粒重32 g~36 g。 5 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该区域种植的中早熟小麦、玉米品种组合, 其中: 1 DB41/T 871—2013 小麦选择适宜在河南省北部灌区种植的半冬性中熟、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综合抗性(抗寒、抗干 热风等)好、增产潜力大的品种。 玉米选用丰产性能好、抗倒能力强、增产潜力大的紧凑耐密型中早熟、夏播生育期不长于110天的 品种。 6 小麦栽培技术 6.1 播前准备 6.1.1 秸秆还田与播前造墒 前茬玉米收获后及早粉碎秸秆,秸秆切碎长度≤10 cm,均匀撒于地表,用大型拖拉机耕翻入土, 耙耱压实,并浇塌底墒水。同时,每667 m2应补施尿素5 kg,以加速秸秆腐解。 前茬玉米成熟后及早收获腾茬,耙耱保墒。如播种前遇旱,土壤墒情不足时,应根据“宁可稍晚播 几天,也要保证足墒播种”的原则及时浇灌底墒水,使耕层0 cm~20 cm土壤含水量壤土达到16%~18%、 两合土18%~20%、粘土地20%~22%,确保适期足墒播种。 6.1.2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1的规定,纯度≥99.0%,净度≥99.0%,发芽率≥90%,水分≤13%。 6.1.3 种子处理 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选择种衣剂或拌种剂,严格按推荐剂量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对全蚀 病、条锈病、纹枯病、腥黑穗病等多种病害重发区,用2%戊唑醇或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5%氟 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加水0.5 kg~1 kg,拌麦种10 kg;防治蝼蛄、蛴螬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用50%二 嗪磷乳油2 mL~4 mL拌种1 kg。多种病虫混发区,采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各计各量混合拌种或种子包衣。 6.1.4 施用底肥 整地前每667 m2施用尿素(N含量46%)15 kg~20 kg,过磷酸钙(P2O5含量14%)57 kg~72 kg, 氯化钾(K2O含量60%)10 kg~14 kg,硫酸锌1 kg~1.5 kg,硫酸锰1 kg~1.5 kg。 6.1.5 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肥力水平较高的田块,有机质含量>l0 g/kg,全氮含量>0.9 g/kg,速效 磷含量>15 mg/kg,速效钾含量>l00 mg/kg。深耕25 cm以上或旋耕两遍,旋耕深度不低于15 cm,耕后耙 耱整地,做到表层细碎,上虚下实,畦平埂直,达到“深、净、细、实、平”的要求。粘土质地麦田旋 耕深耕隔年进行,中壤质地麦田连续旋耕3年后深耕一次,连续3至5年旋耕的砂壤质地麦田深耕一次。 根据播种机播幅做好畦埂。一般畦长30 m~50 m、畦宽 2.8 m~2.9 m,地面坡降控制在1/1000以内。 6.1.6 地下害虫防治 应用种子包衣技术,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地老虎)和小麦吸浆虫并重或单独重发区,每667 m2 用40%甲基异柳磷或40%辛硫磷乳油300 mL,兑水l kg~2 kg,拌干细土20 kg~25 kg,整地前均匀撒施 地面,撒后耕翻。 6.2 播种 2 DB41/T 871—2013 适宜播期为10月5日~13日,播量7 kg~10 kg/667 m2,播种深度3 cm~5 cm。采用机播耧20 cm等 行距播种,做到深浅一致,落籽均匀,无缺苗断垄现象。旋耕播种麦田,应在播前或在播种的同时镇压 踏实土壤,防止播种过深;也可在播种后及时根据墒情适当镇压。 6.3 田间管理 6.3.1 出苗—越冬期管理 6.3.1.1 壮苗指标 每667 m 2 基本苗15万~18万,越冬期总茎蘖数60万~70万,主茎叶龄6叶~7叶,单株分蘖 4个~5个,单株次生根8条以上,分蘖缺位率低于15%。 6.3.1.2 查苗补苗 小麦播种出苗后,缺苗处用浸种催芽的种子及时补种。三至四叶期进一步疏密补稀,将疙瘩苗疏开。 6.3.1.3 分类管理 正常麦田于11月底至12月初,日平均气温在3 ℃~5 ℃之间,夜冻昼消,浇越冬水;对群体大和旺 长麦田在立冬前后午后中耕断根或镇压,控制群体的发展;弱苗麦田浅中耕提温,促生长。 6.3.1.4 病虫草害防治 6.3.1.4.1 病害防治 小麦胞囊线虫病发生严重田块,每667 m2用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6 kg,顺垄撒施,结合浇水,控制 其危害。 6.3.1.4.2 虫害防治 有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田块,每667 m2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500 mL 加水750 kg,顺垄浇灌。 麦黑潜叶蝇发生严重麦田,每667 m2用40%氧化乐果80 mL,加4.5%高效氯氰菊酯30 mL,加水 40 kg~50 kg喷雾;或用1%阿维菌素3000倍~4000倍液喷雾,兼治小麦蚜虫和红蜘蛛。 6.3.1.4.3 杂草防治 在小麦2叶期后(11月中下旬),对于一般阔叶类杂草(播娘蒿、荠菜等)发生田地,每667 m2用75% 苯磺隆干悬浮剂1.0 g~1.8 g,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 g,加水30 kg~40 kg,均匀喷雾。对于野燕 麦、看麦娘、黑麦草等禾本科杂草,每667 m2用6.9%骠马乳油60 mL~70 mL加水进行叶面喷雾。以节 节麦为主的麦田,每667 m2用3%世码水分散粒剂30 g均匀喷洒;对猪殃殃发生严重的田块,每667 m2 用20%使它隆乳油50 ml~60 mL均匀喷洒。 6.3.2 春季(返青—抽穗期)管理 6.3.2.1 壮苗指标 返青期主茎叶龄 6 叶 1 心或 7 叶 1 心,单株分蘖 6 个以上,次生根 10 条以上,群体达到 70 万~80 万/667 m2;拔节期主茎叶龄

pdf文档 DB41-T 871-2013 豫北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871-2013 豫北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871-2013 豫北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871-2013 豫北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13:49:4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