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30 B 40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1759—2014 草原返青地面监测技术规程 2014 - 04 - 08 发布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 - 06 - 01 实施 发 布 DB51/T 1759—2014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牧草返青的判定 .................................................................... 1 5 返青率计算 ........................................................................ 2 6 返青期的划分 ...................................................................... 2 7 观测方法 .......................................................................... 3 8 数据整理、分析与返青状况评价 ...................................................... 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草原返青期观测记录表 ............................................ 5 I DB51/T 1759—2014 前 言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甘孜州草原站、阿坝州草原站、凉山州草原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绪校、唐川江、周俗、张新跃、鲁岩、严东海、侯众、谢红旗、刘勇、严林。 II DB51/T 1759—2014 草原返青地面监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草原返青监测牧草返青的识别、返青期确定、返青状况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草原返青地面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1233-2006 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DB51/T 939-2009草原资源遥感监测地面布点与样方测定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草原返青 rangeland green-up 指牧草越冬后在温度和水分条件适宜时萌发再生、草原由黄变绿的过程,也叫草原牧草返青。 3.2 草原返青期 rangeland green-up period 草原牧草从开始返青到返青结束的阶段。 4 牧草返青的判定 观测草原牧草植株生长的特点,各类(科)牧草开始返青的判定依据如下。 4.1 禾本科牧草 越冬后,植株露出新叶,老叶恢复弹性,由黄转青或植株幼苗第一片叶露出地面。 4.2 豆科牧草 越冬后,植株的叶子变绿,出现新的小叶或植株幼苗出土,两片子叶展开。 4.3 莎草科牧草 越冬后,植株从根茎长出幼芽露出地面,出现淡绿色叶片。 4.4 杂类草 1 DB51/T 1759—2014 杂类草种类多,包括菊科、藜科、百合科、蔷薇科、伞形科、唇形科等。返青特征与禾本科或豆科 类似,单子叶植物参照禾本科来判定、双子叶植物参照豆科来判定。 4.5 灌木、半灌木 越冬后,植株花芽突起,鳞片开裂,或叶芽露出鲜嫩的小叶。 5 返青率计算 牧草返青率用返青株数百分率或返青盖度百分率来表达。一般植被稀疏的草原采用返青株数百分 率,植被密度大的草原采用返青盖度百分率。 5.1 返青株数百分率 样方内牧草开始展叶并正常发育的株(丛)占总株(丛)的百分率,计算公式如下: Pp = Gp Tp × 100% ………………………(1) 式中: Pp ——返青株数百分率,%; Gp ——进入返青期的牧草株(丛)数,株或丛; Tp ——牧草总株(丛)数,株或丛。 5.2 返青盖度百分率 样方内返青牧草植被盖度占植被总盖度的百分率,计算公式如下: G ………………………(2) Pc = c × 100% Tc 式中: Pc ——返青盖度百分率,%; Gc ——返青牧草植被盖度,%; Tc ——植被总盖度,%。 6 返青期的划分 草原返青期分为三个时期,即返青初期、返青普遍期(或返青中期)和返青后期,利用样方内牧草 返青率来确定各个返青期的开始。 6.1 返青初期 返青株数百分率在5%~15%,或返青盖度百分率在5%~15%时,为返青初期的开始,草原进入返青期。 6.2 返青普遍期 返青株数百分率在40%~60%,或返青盖度百分率在40%~60%时,为返青普遍期(或返青中期)开始, 草原进入大面积、普遍返青阶段。 6.3 2 返青后期 DB51/T 1759—2014 返青株数百分率≥80%,或返青盖度百分率≥80%时,为返青后期。 7 观测方法 7.1 固定观测 7.1.1 观测时间 各地区根据本地草原返青特征和规律确定观测期,在当年返青期前15d开始,到草原植被和草原牧 草完全返青结束。 一般逢双日或隔日观测,但旬末日必须进行观测,观测时间一般定在下午。 为了不同年份返青期进行对比分析,每年观测时间基本保持一致。 由于干旱或其他原因造成春季不返青时,应在观测记录表备注栏中说明(附录A),同时应随时观测, 尤其是降水后。 7.1.2 样地设置 样地选择时应遵循下列原则和要求: (1)样地所处地貌、土壤、生产水平和草原群落组成等应能代表该地区的草原特征,具有代表性。 (2)样地可选在天然割草场、放牧场或人工草场上。垦殖过的草场不宜选作天然草原观测样地。 (3)观测样地应远离水源、居民点和道路等。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如临近气象站(台)、水 文站、治沙站、草原实验站、生态监测站以及各类草原的自然保护区,优先布置观测样地,以利于观测、 管理和维护。 2 (4)观测样地的面积一般不小于100hm 。在植被比较稀疏的地方,面积可以适当扩大;在人工草 场或条件不具备或植物分布均匀的草场,面积可以适当缩小。 (5)样地选定后要做上标记,或利用明显的地物(网围栏、居民地、水域或道路)等作为标志。 同时确定日常观测路线,每次观测都沿着同一路线进行。为了保证观测资料的连续性,样地一经选定不 应轻易变动。 7.1.3 7.1.3.1 样方设置 样方布设 在样地内设置样方,沿任意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样方。选定第一个样方后,按一定方向、一 定距离依次确定第二个、第三个等。样方设置既要考虑代表性,又要有随机性。样方之间的间隔不少于 250m。 7.1.3.2 样方大小 2 草本及矮小灌木植物布设样方或人工草地的面积一般1m (1m×1m),若样地植被分布呈斑块状或者 2 2 较为稀疏,可将样方扩大到2m ~4m 。具有灌木及高大草本植物,且数量较多或分布较为均匀,则布设 2 样方的面积为100m (10m×10m或者20m×5m)。 7.1.3.3 样方数量 一般情况下,一个样地内,不少于3个样方。灌木及高大草本类植物的草原,样地内只设置一个100m 的样方,不做重复。当样方失去代表性时,可在附近更换,并在备注栏注明原因。 7.1.4 样方观测与记录 3 2 DB51/T 1759—2014 牧草返青期内定期对样方进行调查观测,对样方、样地进行编号,记录样方内牧草返青各阶段起始 日期,样方所处经纬度、海拔,主要牧草名称等(附录A),拍摄样方的俯视照片和景观照片。 7.2 非固定观测 除了固定样地观测之外,应在草原返青的关键时期,选择非固定样地2个~3个,选择原则同固定观 测样地,设置样方进行观测,记录草原返青期观测记录表(附录A)。 8 数据整理、分析与返青状况评价 通过观测获取的数据,包括表格和照片,按统一格式归档整理和存储。 评价当年草原返青状况。评价的内容应当包括牧草开始返青的日期,返青牧草的种类,返青持续的时间 等内容,综合气象资料、历年返青数据对当年草原返青状况作总体评价,并分析原因,总结规律。 4 DB51/T 1759—2014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草原返青期观测记录表 调查单位: 调查人: 年份 县名 乡、村 样地编号 草原类型 地貌 样方编号 返青日期(年-月-日) 经度 纬度 海拔高度 (米) 返青的主要 牧草名称 (2-3 种) 俯视照片 景观照片 编号 编号 初期 (5%~15%) 普遍期 (40%~60%) 后期 (≥80%) 初期 (5%~15%) 普遍期 (40%~60%) 后期 (≥80%) 初期 (5%~15%) 普遍期 (40%~60%) 后期 (≥80%) 备注: 注:地貌包括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51/T 1759—2014
DB51-T 1759-2014 草原返青地面监测技术规程 四川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13:25:4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