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网
ICS 65.020.20 B 36 DB45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 45/T 1863—2018 蔓性千斤拔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 production of Flemingia Philippinensis 2018 - 10 - 20 发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11 - 20 实施 发 布 — DB45/T 1863 2018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品种选择 .......................................................................... 1 5 环境要求 .......................................................................... 1 6 种子生产技术 ...................................................................... 2 7 种子采收 .......................................................................... 3 8 种子贮藏 .......................................................................... 4 9 生产档案 .......................................................................... 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 5 I — DB45/T 1863 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广西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小勇、夏祥华、黄丹娜、蒋臻韬、吴庆华、李刚、屈啸声、冯世鑫、樊兰兰。 III — DB45/T 1863 2018 蔓性千斤拔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蔓性千斤拔(Flemingia philippinensis)种子生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品种选择、 环境要求、种子生产技术、种子采收、种子贮藏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蔓性千斤拔种子生产的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415 农作物种子贮藏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使用合理准则 GB 20464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蔓性千斤拔 Flemingia philippinensis 蔓性千斤拔是豆科药用植物,直立或披散型亚灌木,高1 m~2 m,俗名“土黄鸡,金鸡落地,老鼠尾 和千斤吊”等;以根入药,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强筋壮骨”等功效。 4 品种选择 宜选用经过选育的优良品种。 5 环境要求 5.1 基地选址 生产基地所在区域阳光充足,年有效积温达5 000℃~7 000℃,年降雨量达1 200 mm~1 500 mm,交 通方便,排水和灌溉条件良好。 5.2 土壤要求 选择山地(旱土)缓坡地或水田种植;土壤类型为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土壤肥力中等。 1 — DB45/T 1863 2018 6 种子生产技术 6.1 整地 土地秋季翻耕或春季翻耕,春翻应地面平整;开畦的宽度约为1.5 m~2.0 m,边沟宽为30 cm~40 cm, 畦的高度约30 cm,每畦长度视地形而定,畦面土壤要求颗粒细碎、疏松、平整。 6.2 播种 6.2.1 种子处理 播种前,采用砂轮机进行种子打磨,每300 g种子打磨90 s~120 s,宜直接用碾米机碾过1次。 6.2.2 播种 在桂东北区在4月中、下旬播种,桂南地区在3月中、下旬播种,或日平均气温达15 ℃以上,降雨 量较适宜时均可播种。 6.2.3 播种方式 采用穴播或条播,播后覆土不超过3 cm。 6.2.4 播种量 每666.7 m 播种量为1.5 kg~2.0 kg。 2 6.3 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为4.0万株/666.7 m ~6.0万株/666.7 m ,行距为20 cm~25 cm,株距10 cm~13 cm。 2 2 6.4 大田管理 6.4.1 中耕除草 播种前20 d~30 d喷施芽前除草剂1 次;在幼苗4叶期后视长势喷施禾本科的专用除草剂1~2次。 6.4.2 施肥原则 大田施肥应基肥重施,采用“前促苗肥,中施追肥、后补花荚肥”的原则。 6.4.2.1 基肥 整地前每666.7 m 施用腐熟的优质农家肥或有机肥2 000 kg作基肥。 2 6.4.2.2 苗肥 在3叶期,每666.7 m 施10 kg尿素或三元复合肥(N∶P O ∶K O=15∶15∶15)15 kg。 2 2 5 2 6.4.2.3 追肥 在6叶期,每666.7 m 施水溶性三元复合肥(N∶P O ∶K O=15∶15∶15)35 kg~40 kg。 2 2 5 6.4.2.4 花荚肥 2 在始花期(15片叶),每666.7 m 补施20 kg~25 kg硫酸钾肥。 2 2 — DB45/T 1863 2018 6.4.3 水分管理 6.4.3.1 苗期 遇强降雨特别是低洼地应及时排水或遇连续3 d~5 d的干旱,山地种植应及时灌溉。 6.4.3.2 分枝期 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如遇连续高温等特殊极端气候,每5 d~7 d灌溉1次。 6.4.4 及时除杂 在开花始期,依据品种长势和农艺性状特征鉴别,除去形态差异较大的杂株。 6.5 主要虫害及防治 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其化学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 8321的要求;主要虫害及防 治的方法参见附录A。 6.6 辅助技术措施 6.6.1 化控措施 6.6.1.1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在始花期采用15%多效唑的水剂50 mg/L喷施;花荚期采用 0.15%芸苔素内酯水剂150 mg/L喷施。 6.6.1.2 喷施时间 在晴天傍晚进行,连续喷施3次,每次间隔1 d。 6.6.2 叶面肥喷施 6.6.2.1 时期和浓度 在花荚期采用聚合硼酸钠≥99%、全硼≥20%的聚合硼叶面肥1 000倍液~1 500倍液喷施。 6.6.2.2 喷施时间 在晴天傍晚进行,连续喷施3次,每次间隔1 d。 7 种子采收 7.1 采收时间 在果荚的颜色为淡黄色时即可采收,宜在晴(阴)天09: 00~18: 00进行;一年生的植株采收期为9 中旬至11月下旬;二年或三年生的植株采收期为8月中下旬至11月下旬。 7.2 采收次数 果荚采收应分批次、集中、定期进行,第1批成熟的果荚应及时采收;对于后批次的成熟果荚,每 隔5 d~7 d采收1次。 7.3 种子脱粒 3 — 采收后的果荚应及时在晴天晾晒2 d~3 d,不得暴晒,进行自然裂开脱粒或手工脱粒。 DB45/T 1863 2018 7.4 种子除杂 脱粒后用3.0 mm网筛去除果荚和花序等较大的杂物;再用2.0 mm的网筛去除不饱满的种子。 8 种子贮藏 8.1 种子保存 除杂后的种子含水量宜控制为3%~4%,统一封装后,贴好种子标签,其内容(产地、生产日期、 重量和品种名称、种子生产者等)应符合GB 20464 的要求。 8.2 贮藏环境 放置通风干燥处自然保存,贮藏期间应防潮、防虫和防鼠害等。 8.3 保存时间 参照GB/T 7415;一般常温下种子贮藏的时间不超过12个月;在4 ℃的低温下种子库贮藏保存时间 不超过36个月。 8.4 质量检查 种子生产单位每月定期对种子质量进行自检;种子管理部门对预售种子的质量进行室内和田间检 验,符合标准的种子颁发销售合格证。 9 生产档案 对整地、播种、肥水管理、虫害防治和采收及贮藏各农事环节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详细记录,建立种 子生产档案。 4 AA — DB45/T 1863 2018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表A.1给出了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表A.1 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类型 主要危害 发生时期 防治方法 防治时间和次数 选用 80%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 1 000 倍 豆荚螟 幼嫩果荚和发 育种子 液或 80%苏云金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1 500 倍液 花荚期 依据虫害具体发生的时 或 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1 500 倍液或 间和危害程度每7 d~10 d喷 200 亿 PIB/g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 施药剂防治1次。 剂 2 000 倍液喷雾进行防治。 蝗虫 幼嫩叶片 分枝期和 采用 1.8%阿维菌素水分散性粒剂 800 倍液或 花荚期 80%苏云金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防治。 依据虫害具体发生的时 间和危害程度每7 d~10 d喷 施药剂防治1次。 依据虫害具体发生的时 稻蝽象 幼嫩果荚、花序 花荚期 可用 20%氰氯菊酯 1 500 倍兑水防治。 间和危害程度每7 d~10 d喷 施药剂防治1次。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地方标准 蔓性千斤拔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DB45/T 1863―2018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印刷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pdf文档 DB45-T 1863-2018 蔓性千斤拔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5-T 1863-2018 蔓性千斤拔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1 页 DB45-T 1863-2018 蔓性千斤拔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2 页 DB45-T 1863-2018 蔓性千斤拔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7:06:2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