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DB4117 驻 马 店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17/T 209—2018 砂姜黑土强筋小麦集成栽培技术规程 2018 - 11 - 01 发布 驻马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11 - 15 实施 发 布 DB4117/T 209—2018 前 言 本标准结合驻马店地域的生态环境、农业基础设施与生产实践研究制定。明确了适用范围,解释了 强筋小麦生产的术语、定义,规范了强筋小麦保优增产增效技术内容;在指导强筋小麦高产、优质、节 本、增效、生态、安全生产中,具有科学、实用和先进性。为保持规程的整体性,增强可操作性,增加 附录A、B、C,以便参照操作。 本标准按照GB/T1.1-2000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由驻马店市农业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完成单位:驻马店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参与完成单位:上蔡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正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河南省农业遥感监测中心, 正阳县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站,平舆县种子公司,遂平县种子管理站,正阳县慎水镇农业服务中心,西洋 店镇农业服务中心,杨埠镇农业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完成人:胡国安,付海霞,吴忠梅,张娟,彭盼,张金虎,周磊,向仲文,宋洪超,闵 培芳,李艳雷,朱瑞霞 。 I DB4117/T 209—2018 砂姜黑土强筋小麦集成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强筋小麦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驻马店区域强筋小麦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17320-2013 小麦品种品质分类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3.1 强筋小麦 籽粒硬质,籽粒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4%,面粉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30%,面团稳定时 间≥8min,加工成的小麦粉筋力强、延伸性好、适于制作面包类专用面粉的小麦。 3.2 秸秆还田 把作物收获后的秸杆通过机械粉碎,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把秸杆中的 有机物质,归还于农田,经过一段时间的腐解作用,转化成有机质和速效养分,既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 状,又可以供应一定的养分。 4 产地环境 4.1 生态环境 砂姜黑土的中壤土或粘质土壤,土层深厚的中高肥力麦田种植;远离污染源的地块;小麦生育期间 光照充分、后期降雨量偏少。 4.2 土壤养分 0cm~20cm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15g/kg,全氮(N)含量≥1.2g/kg,有效磷(P)含量≥15mg/kg, 速效钾(K)含量≥110mg/kg。 1 DB4117/T 209—2018 5 播前准备 5.1 种子 5.1.1 品种选用 选用通过审定、适应在本地区生态条件下种植的抗逆、抗病、抗倒伏稳产高产品种。品质性状应符 合GB/T 17320-2013强筋小麦的规定。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2008的规定。 5.1.2 种子处理 宜选用包衣种子;未包衣种子应在播种前选用安全高效的杀虫剂、杀菌剂进行拌种。杀虫剂和杀菌 剂的使用应符合GB 4285和NY/T 1276-2007的规定。 5.2 整地 秸秆还田的地块,应进行机械深耕(耕作深度25cm以上);旋耕地块则应隔2~3年深耕一次。耕后 耙实,达到坷垃细碎、地表平整。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应用杀虫剂进行土壤处理,杀虫剂的使用应符合 GB 4285和NY/T 1276-2007的规定。 5.3 施肥 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求,提倡施用有机肥,适量增施氮肥,稳定磷肥、钾肥,补施硫、锌等微 2 肥。施氮总量在普通(中筋)小麦施肥的基础上每667m 增加纯氮(N)2kg左右。有机肥、用于底施的 氮肥、磷肥、钾肥与微肥一次性底施,氮肥分基肥与追肥两次施用,基肥与追肥比例为6:4或5:5;有 条件的地方应增施有机肥,适当减少化学肥料用量。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2010的规定。 6 播种 6.1 播期 根据品种特性,确定本地麦播适宜期。驻马店麦区的半冬性品种宜在10月10日~20日播种,弱春性 品种在10月15日~25日播种。土壤墒情好有利小麦出苗,按麦播适宜期的下限日期播种小麦为宜。 6.2 播量 2 在适宜播期范围内,根据品种基本苗确定合理播量;半冬性品种每667m 麦田基本苗为18~20万, 2 弱春性品种每667m 麦田基本苗为19~21万。在小麦适宜播期过后播种小麦(晚播),应适当增加麦田 2 基本苗(播量),一般播期每推迟3天,667m 应增加1.0-1.5万基本苗。 6.3 造墒保墒 播种时要做到适墒播种,土壤墒情不足时,可先进行造墒整地再播种,也可在播种后及时浇“蒙头 水”,为小麦籽粒萌发出苗及幼苗生长提供适宜的土壤墒情,促进出苗早、出苗好。浇“蒙头水”要小 水细浇,浇匀、浇透,避免冲刷种子和造成田间积水。 6.4 播种方法 采用精量播种机播种,播深3cm~5cm。进行等行距(18cm-20cm)或宽窄行(24cm×16cm)、或采 用宽幅播种(带宽8cm,行距22-26cm)、沟播等播种方式,做到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播后镇压。 7 田间管理 7.1 前期管理 (出苗-越冬) 7.1.1 查苗补种 2 DB4117/T 209—2018 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种,对缺苗断垄(5~15cm无苗为缺苗,15cm以上无苗为断垄)的地块,用同 一品种的种子浸种催芽(露白)后及早补种。 7.1.2 浇越冬水 麦苗进入越冬期前要根据土壤墒情进进行冬灌,保证土壤墒情适宜;冬灌要做到小水细浇、浇透浇 匀,避免冲刷麦苗根系和田间积水。灌溉水应符合GB 5084-2005规定。 7.1.3 防除杂草 杂草发生量多的麦田,要在小麦分蘖后-越冬前(11月中旬-12月上旬),日平均温度在8℃以上时 进行冬前化学除草;杂草防治方法见附录A。农药使用应符合GB 4285和NY/T 1276-2007的规定。 7.2 中期管理 (返青~抽穗) 7.2.1 化学除草 冬前未进行杂草防除、杂草发生多的麦田,在早春麦苗返青期(日平均气温8℃以上时)应及时进 行化学除草,麦苗拔节后禁止化除,可进行人工拔除。 7.2.2 肥水调控 2 小麦进入拔节期后,要落实“前氮后移”技术,即进行田间追施氮肥(尿素),一般667m 施尿素 5-8kg。结合灌水追施氮肥或中耕追肥,也可趁降水进行田间撒施。 7.2.3 防治病虫害 在返青至抽穗期,重点防治小麦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及吸浆虫、蚜虫和红蜘蛛。防治方法见附 表。 7.2.4 预防低温冻(冷)害 春季小麦拔节后,遇寒潮低温天气,气温骤降,应提前进行田间浇水预防冻害发生;低温过后,及 时检查幼穗受冻情况,发现幼穗受冻的麦田应及时追肥浇水,缓解低温造为害。 7.3 后期管理 (抽穗~成熟) 7.3.1 灌溉 小麦抽穗后,土壤墒情不足,要进行田间灌水,保证小麦籽粒灌浆对水分的需求。灌溉应在花后15 天以内完成。 7.3.2 叶面喷肥 2 在灌浆前、中期,每667m 用尿素0.5~1kg和0.2~0.5kg磷酸二氢钾兑水50kg进行叶面喷肥,促进 籽粒氮素积累。叶面喷肥可与病虫害防治结合进行。 7.3.3 防治病虫害 抽穗~扬花期要注意防治小麦赤霉病,具体方法见附表。若遇阴雨天气,应在雨后补喷药液一次。 灌浆期应注意防治白粉病、锈病、叶枯病、黑胚病及蚜虫等,防治方法见附表。成熟期前20天内停止使 用农药。 8 收获与贮藏 在小麦蜡熟末期,当小麦植株茎秆褪绿转黄、叶片干黄,籽粒呈现品种固有色泽、籽粒含水量达到 13%左右时,利用小麦联合收割机械及时收获小麦。 收获后的小麦籽粒水分含量降至12.5%时,要进行入库专储专管贮藏。 3 DB4117/T 209—2018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常用药剂 药 剂 用 量 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 3Kg/亩 3%辛硫磷颗粒剂 3Kg/亩 15%毒死稗颗粒剂 0.8-1.6Kg/亩 防治对象 施药方法 地下害虫 土壤处理 防治时期 麦播期 2%戊唑醇干拌剂或湿拌剂 12.5%硅噻菌胺悬浮剂 100-150g 拌麦种 散黑穗病、腥黑穗病、秆黑 100kg 粉病 300ml 拌麦种 100kg 小麦全蚀病 种子包衣 或药剂拌种 麦播期 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 100ml 拌麦种 100kg 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 100ml 拌麦种 100kg 25%丙环唑乳油 150ml 拌麦种 100kg 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 30g 阔叶杂草 冬前、早春 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10g 阔叶杂草 冬前、早春 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 50ml 阔叶杂草 土种传病害 冬前、早春 喷雾 6.9%精恶唑禾草灵乳剂 50ml 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 冬前、早春 15%麦极可湿性粉剂 10g 野燕麦、硬草等禾本科杂草 冬前、早春 3%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 20-35ml 节节麦、蜡烛草禾本科杂草 冬前施药 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40-60g 43%戊唑醇(立克秀)悬浮剂 15-20ml 20%三唑酮乳油 75-100ml 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 叶枯病、赤霉病 返青期、抽穗期 25%丙环唑乳油 20-30ml 12.5 粉唑醇可湿性粉剂 12-32g 12.5 井冈•蜡芽菌水剂 300-500 倍 小麦纹枯病 早春施药 25%咪鲜胺乳油 40-60ml 小麦赤霉病 小麦抽穗扬花期 4.5%高效氯氰菊酯 40ml 2.5%高效氯氟氰菊酯 30ml 10%联苯菊酯乳油 35-50ml 蚜虫、吸浆虫 抽穗期、 灌浆期 20%啶虫脒水溶剂 8-10g 红蜘蛛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25g 1.8%阿维菌素 8-12ml 喷雾 喷雾 (规范性附录) 流程图 4 DB4117/T 209—2018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气象及生产管理情况记载内容 1.气象灾害:发生时期、受灾程度(寒潮降温的日期、降温幅度、最低温度、持续时间;大风强降 水情况,干热风发生的日期、程度和持续天数)。 2.生产情况:土壤类型、前茬作物、整地方式、施肥、播种情况及田间管理情况等。 3.产量调查:成产三因素(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
DB4117-T 209-2018 砂姜土壤强筋小麦集成栽培技术规程 驻马店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1 04:49:0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