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网
ICS 93.080.99 P 66 DB 14 山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T 1721—2018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指南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Geothermal Recycling of Asphalt Pavements 2018 - 10 - 01 发布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12 - 01 实施 发 布 DB14/T 1721—2018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适用条件 .......................................................................... 2 5 施工前技术准备 .................................................................... 3 6 材料要求 .......................................................................... 5 7 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6 8 施工工艺 .......................................................................... 8 9 质量管理与验收 ................................................................... 11 10 安全环保与文明施工 .............................................................. 11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取样与试验分析 .......................... 13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 15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整形加铺再生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 17 I DB14/T 1716—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北京中交路通科技发展有限公 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晓燕、李智慧、王瑞林、郝文斌、祝海折、刘伟、张俊豪、李卫妮、蔺琳、 张敏、张长清、王家林、杨武、程茂业、刘聪慧、郭书翊、李巍、陈平超 II DB14/T 1721—2018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的术语和定义及符号、总体要求、原路面调查与分析、材料要求、 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管理与验收、安全环保与文明施工。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沥青路面表面层的就地再生利用,也可用于市政道路,再生层可用作上面层或者 中面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1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DB14/T 160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 采用加热翻松、开挖等方式从沥青路面上获得的旧路面材料。 3.2 沥青再生剂 掺加到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用于恢复已老化沥青性能的添加剂。 3.3 再生沥青 从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中抽提出旧沥青,按比例加入再生剂,性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的沥青。 3.4 1 DB14/T 1716—2018 就地热再生 采用专用的就地再生设备,对沥青路面进行加热、翻松,就地掺入一定数量的新沥青、新掺沥青混 合料(如需要)、再生剂等,经热态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一次性实现对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旧 沥青路面再生的技术。就地热再生分为复拌再生、加铺再生。加铺再生分为整形加铺再生和复拌加铺再 生: a) 复拌再生:将旧沥青路面加热、翻松,就地掺加一定数量的再生剂、新沥青(如需要)、不超 过 30%的新掺沥青混合料,经热态拌和、摊铺、压实成型; b) 整形加铺再生:将旧沥青路面加热、翻松,就地掺加一定数量的再生剂,拌和形成再生沥青混 合料,利用再生复拌机的第一熨平板摊铺再生沥青混合料,利用再生复拌机的第二熨平板同时 将新沥青混合料摊铺于再生沥青混合料之上,两层一次压实成型; c) 复拌加铺再生:将旧沥青路面加热、翻松,就地掺加一定数量的再生剂、新沥青、不超过 30% 的新掺沥青混合料,拌和形成再生沥青混合料,利用再生复拌机的第一熨平板摊铺再生沥青混 合料,利用再生复拌机的第二熨平板同时将新沥青混合料摊铺于再生沥青混合料之上,两层一 次压实成型。 3.5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矿料级配 用离心分离法或者燃烧法除去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中的沥青后得到的矿料级配。 3.6 新掺沥青混合料 为改善旧沥青混合料性能而掺入沥青及集料形成的混合料。 3.7 新沥青混合料 加铺再生时,用于加铺层的沥青混合料。 3.8 再生沥青混合料 含有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混合料。 3.9 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矿料与新矿料的合成级配。 4 适用条件 4.1 一般规定 4.1.1 原路面整体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4.1.2 采用就地热再生工艺施工的再生工程,宜在 15 ℃以上气温条件下施工,不得在雨天、路面潮 湿的情况下施工。 2 DB14/T 1721—2018 4.1.3 原路面上有稀浆封层、微表处、超薄罩面、碎石封层的,宜就地热再生前,应先将其铣刨掉, 或经充分试验分析后,做出针对性的材料设计和工艺设计。 4.2 复拌再生技术适用条件 复拌再生技术适用条件如下: a) 原路面沥青混合料材料粒径比较均匀,再生施工后质量易于控制; b) 原路面车辙、坑槽深度较浅,掺加的新沥青混合料一般低于 30%; c) 可通过复拌再生达到设计标准; d) 原路面沥青老化不太严重,可通过再生能有效恢复其路用性能,再生混合料质量能达到磨耗层 要求。 4.3 整形加铺再生技术适用条件 整形加辅再生技术适用条件如下: a) 原路面沥青面层混合料材料离散性较大以及挖补面积较大,通过复拌再生难以达到磨耗层技术 标准; b) 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级配缺陷较严重,通过复拌再生难以达到磨耗层要求,但又能通过再生用作 中面层; c) 原路面沥青老化较严重,通过再生难以直接用作磨耗层。 4.4 复拌加铺再生技术适用条件 复拌加辅再生技术适用条件: a) 原路面沥青面层混合料材料离散性较大以及挖补面积较大,通过复拌再生难以达到磨耗层技术 标准; b) 因交通量升级原路面沥青面层不足以符合现在公路等级要求,需要加铺新沥青混合料予以补 强; c) 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级配缺陷较严重,通过复拌再生难以达到磨耗层要求,但又能通过再生用作 中面层; d) 原路面沥青老化较严重,通过再生难以直接用作磨耗层; e) 原路面车辙、坑槽深度较深,掺加的新沥青混合料一般大于 30%; f) 交通量较大,通过复拌再生难以达到设计标准。 5 施工前技术准备 5.1 一般规定 就地热再生技术运用前,必须对原路面历史信息、原路面技术状况、交通量、工程经济等全面完整 的相关信息进行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及准确评价,为沥青就地热再生技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5.2 历史资料调查 5.2.1 收集原路面修建时的设计资料、施工资料及竣工资料,一般包括原路面的宽度、厚度、结构类 型、级配、材料及施工工艺方面的资料,从资料分析建设期间是否存在设计和施工质量问题。 5.2.2 养护记录调查不仅能够反映路面的病害情况及路面的维修现状,同时还会记录路面产生病害的 原因,因此,养护记录调查是就地热再生路面调查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应着重核查各种养护操作的 原因、时间、类型、位置、规模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材料类型、数量及应用范围。 3 DB14/T 1716—2018 5.3 路面使用状况调查 5.3.1 对路面的结构强度进行检测和评定,并计算路面结构强度指标(PSSI)。路面结构强度宜采用 自动检测设备检测,并结合人工调查评价路面结构层,尤其是基层的完整状况。 5.3.2 对路面出现的各种路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宜采用自动化检测方法与人工检测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对路面平整度、车辙、抗滑、破损等进行调查评定,并计算路面状况指数(PCI)、路面行驶质量指数 (RQI)、车辙深度(RD)。 5.4 原沥青面层材料调查 5.4.1 应对每一个施工段落进行原路面材料的性能调查。 5.4.2 路面病害主要存在于沥青路面表层,可只对沥青路面上面层材料进行性能调查,若路面病害较 为严重,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沥青路面的上面层、中下面层进行性能调查。 5.4.3 沥青路面材料的现场取料包括取芯、取样。取芯主要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各层厚度,取样用于对 旧沥青混合料的分析。为保障取料的代表性,应综合考虑施工段落的划

pdf文档 DB14-T 1721-2018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指南 山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4-T 1721-2018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指南 山西省 第 1 页 DB14-T 1721-2018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指南 山西省 第 2 页 DB14-T 1721-2018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指南 山西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7 09:59:0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