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网
ICS 65.150 DB5110 B 52 四 川 省 ( 内 江 市 ) 地 方 标 准 DB 5110/T 16—2009 代替 DB 511000/T 10.2-2007 鲫鱼人工养殖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rtificial culture of crucian carp 2019 - 12 - 10 发布 内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1 - 01 实施 发 布 DB5110/T 16—2019 前 言 标准的编制任务来源于四川省内江市农业农村局,对DB 511000/T 10.2-2007《无公害水产品 鲫 鱼池塘养殖技术规范》重新进行了修订完善。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 511000/T 10.2-2007。 本标准与DB 511000/T 10.2-2007相比,标准结构在原基础上删除了1.3.2.1和1.3.2.2,合并进行 表述;删除3.3.3及其所属内容、3.4.2.1和3.4.2.5;原标准“4.2 鱼病诊治”条编号改为“4.3”, 前面增设“4.2 鱼病防控”。标准的部分内容和指标依照引用标准的修订和原标准实践过程中发现的 问题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由内江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武能、杨宏、廖桦、江艳、谢晓荣、韩建华。 I DB5110/T 16—2019 鲫鱼人工养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产品鲫鱼( Carassius aumtus)养殖环境条件、鱼种选择、放养、饲料投喂、管 理和鱼病防治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鲫鱼的人工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3)第〔31〕号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3 技术要求 3.1 环境条件 3.1.1 池塘环境 养殖地应生态环境良好,无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水(地) 域。 3.1.2 水源 养殖池供水水源应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分开,排、灌方便。水源水质符合GB 11607的规定。 3.1.3 水质 养殖池塘水质应符合 NY 5051 的规定,水体溶氧量应保持在 4.5 mg/L 以上,pH 值在 7.0~8.4,适 宜透明度宜保持在 0.4 m 左右。 3.1.4 池塘条件 2 2 鱼池宜采用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0.067 hm ~40 hm ,池水深2.0 m~3.0 m,池埂高2.5 m~3.5 m。 3.2 鱼种 鱼种宜本地区培育,外购鱼种需经检疫消毒合格后方可引进。宜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品种 纯正,规格整齐,每尾体长4 cm~6 cm,已开始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鱼种。 1 DB5110/T 16—2019 3.3 鱼种放养 3.3.1 放养准备 2 鱼池宜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带水清塘,水深0.3 m~0.5 m,每667 m 用生石灰100 kg~150 kg;干塘 2 清塘,每667m 用生石灰50 kg~100 kg。放养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无论单养或混养的各种鱼种下 池前都应当进行消毒,用3%~5%的食盐水浸泡鱼体,浸泡时间视鱼种的忍耐程度而定。鱼种原养殖池、 运输容器和放养池三个水体的水温温差应控制在±3 ℃以内。 3.3.2 放养方式和密度 2 采用以鲫鱼为主的单养方式,每667 m 按5000尾~6000尾的密度放养。 3.4 饲料与投喂 3.4.1 饲料质量 人工配合饲料必须符合NY 5072的规定。 3.4.2 饲料投喂 3.4.2.1 单养池的饲料应根据鲫鱼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投喂不同营养物质含量和颗粒直 径的饲料,各阶段投喂饲料应符合表 1 的要求。 表1 鲫鱼配合饲料主要营养指标 每尾规格(g) 粗蛋白(%) 粗脂肪(%) 粗纤维(%) 粗灰分(%) 50 以下 ≥36% ≥7 ≤4 ≤12 50~150 ≥34% ≥5 ≤8 ≤14 150~250 ≥32% ≥4 ≤10 ≤14 250 以上 ≥30% ≥4 ≤10 ≤14 3.4.2.2 投饵率和日投饵次数应按鱼体大小和水温予以控制。日投喂量=鱼体总重量×日投饵率。投饵 率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鲫鱼配合饲料日投饵率表 水温(℃) 按每尾规格(g) <50 50~250 ≥250 12~16 3% 2.8% 2.2% 17~21 3.2% 3% 2.6% 22~25 4% 3.4% 2.8% 26~29 6% 4% 3% 30~32 2% 1.5% 1% 3.4.2.3 将计算出的日投喂量按上午30%~40%,下午60%~70%的比例分配,投喂次数按表3确定。每次 投饵量=日投饵总量/日投饵次数或上(下)午投喂量/上(下)午投喂次数。 3.4.2.4 鱼体大小与投喂颗粒饲料的粒径选择见表4。 2 DB5110/T 16—2019 表3 水温与日投饵次数 水温(℃) 投饵次数(次) 12~18 1 18~21 2 22~25 3 26~29 3~4 30~32 1 >32 不投或看见鱼吃食才投。 表4 鱼体大小与投喂颗粒饲料的粒径 鱼体大小(g/尾) 颗粒饲料的粒径Φ(mm) <100 <2 100~200 2~3 ≥200 ≥4 3.5 日常管理 3.5.1 3.5.2 绿色。 3.5.3 3.5.4 3.5.5 坚持早、晚巡塘,注意观察池塘水色、水位变化,鱼的活动及摄食情况。 为防止蓝藻爆发,用加注新水或微生物制剂等方式抑制蓝藻生长,保持池塘水色为茶褐色或嫩 适时开动增氧机增氧,在 6 月至 9 月养殖旺季中午 1 时至 3 时开动增氧机 1d~2d。 及时捞除池中死鱼和杂物,保持池塘的清洁卫生。 坚持填写“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搞好池塘的防逃、防盗等安全措施。 4 鱼病防治 4.1 鱼病预防措施 4.1.1 鱼池与鱼种消毒 4.1.1.1 鱼池在成鱼出售完毕后必须严格暴晒、清除过多淤泥并按 3.3.1 有关池塘清塘的规定执行。 4.1.1.2 鱼种下池时操作应仔细,尽量防止鱼体受伤,并按 3.3.1 有关鱼种下塘前消毒的规定执行。 经短时间运输且游动活泼的鱼种可及时浸泡消毒处理,反之,要待鱼种基本恢复体质后再进行浸泡消毒。 4.1.2 调节水质 按3.5.2的规定进行,每隔15 d~20 d按每立方米水体20 g的用量泼洒生石灰溶液保持养殖水体pH值 为弱碱性,或者用氯制剂按规定泼洒。 及时捞除鱼池内的死鱼和病鱼,同时对捕鱼、盛鱼的工具和容器经常用高锰酸钾药物消毒。 4.2 鱼病防控 4.2.1 在鱼病流行的 5 月至 9 月,定期使用杀虫和杀菌药物。使用药物后应按规定填写“水产养殖用 药记录”。 3 DB5110/T 16—2019 4.2.2 鱼病防治用药严格按照 NY 5071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3)第〔31〕号执行。鲫鱼池 塘养殖中常见病的治疗方法见表 5。 表5 鲫鱼池塘养殖中常见病的治疗方法 疾病 类别 主要症状 治疗方法 备注 虫体寄生在鱼鳃部,主要侵 治疗须采取内服与外消相结合和先杀虫后杀菌 泼洒杀虫药物后如遇鱼 害鱼苗鱼种。大量感染后引 的原则。 类浮头应开动增氧机增 起鳃丝表面失去血色变为黑 a) 外消:按每立方米水体用 4%含量的溴氰 氧直至解除浮头。3 天至 菊酯或氯氰菊酯 0.2 mL 兑水全池泼洒。 6 天后可再泼洒一次杀 红色或无色、粘液增多并有 指环 浮肿;鱼体消瘦、游动缓慢、 第 2 天用溴氯海因或二氧化氯等氯制剂 虫药物以杀死新孵化出 虫病 呼吸困难、体表发黑,并且 按说明使用。 的寄生虫幼虫。 内服:按每 40 kg 饲料添加土霉素 50 g~ 泼洒二氧化氯等氯制剂 往往伴有细菌性烂鳃和赤皮 b) 症状。严重影响鱼类生长, 80 g、大蒜素 50 g、Vc 200 片(或 50 g) 、 的休药期≥10 d;投喂土 可造成大量死亡。 食盐 500 g 拌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 霉素药物的休药期≥ 3 d~5 d。 21 d。 鳃隐 鞭虫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虫体寄生在鱼体表,鱼种和 用 甲 苯 咪 唑 ( 用 醋 酸 溶 解 ) 按 0.3 mg/L ~ 成鱼都可感染。大量感染后 0.5 mg/L 兑水全池泼洒。 病 口丝 虫病 寄 三代 生 虫病 虫 病 车轮 虫病 对无鳞鱼要换水。 引起鱼体焦躁不安、消瘦、 贫血、体表粘液增多,影响 生长,严重的可造成死亡。 鱼虱 病 同上。 宫线 虫病 a) 预防: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用甲苯咪唑,对无鳞鱼 虫体寄生于鳞片下,同时经 b) 治疗: 要换水。 鳞片隆起,皮肤发炎出血, 进而引起水霉菌的继发感 1) 按每立方米水体用 90%晶体敌百虫 0.6 g 兑水全池泼洒。 2) 按每立方米水体用 4%含量的溴氰菊 染。病鱼食欲减退,消瘦, 酯或氯氰菊酯 0.2 mL 兑水全池泼洒。 虫体寄生部位的皮肤肌肉充 第 2 天用溴氯海因或二氧化氯等氯 血发炎,鳞片隆起。 制剂按说明使用。 3) 用 甲 苯 咪 唑 ( 用 醋 酸 溶 解 ) 按 0.3 mg/L~0.5 mg/L 兑水全池泼洒。 4 同上。 主要危害 2 龄以上的鲤鱼。 常蠕动,造成皮肤损伤,使 嗜子 同上。 泼洒二氧化氯等氯制剂 的休药期≥10 d。 DB5110/T 16—2019 表 5(续 1) 疾病类别 主要症状 治疗方法 虫体寄生在鱼体表和内脏, 预防:干塘暴晒池底并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切 主要侵害鱼种和成鱼,大量 忌从有病原体的水域引种;发生疫情后,第二 备注 感染后体表皮下、鳃、口腔、 年改放其它品种的鱼,不再放养鲫鱼和鲤鱼, 孢子 鳍条和尾柄等处可见小米粒 须隔一年以上再放养鲫鱼和鲤鱼。 虫病 大小的胞囊。严重影响鱼类 治疗:用盐酸左旋咪唑或盐酸氯苯胍按 生长和成鱼的商品价值,可 0.15%

pdf文档 DB5110-T 16—2019 鲫鱼人工养殖技术规程 内江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110-T 16—2019 鲫鱼人工养殖技术规程 内江市 第 1 页 DB5110-T 16—2019 鲫鱼人工养殖技术规程 内江市 第 2 页 DB5110-T 16—2019 鲫鱼人工养殖技术规程 内江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4 09:47:1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