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网
ICS 065.020 CCS B 15 云 53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53/T 1079—2021 橡胶树橡副珠蜡蚧监测技术规程 2021 - 12 - 10 发布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 - 03 - 10 实施 发 布 DB53/T 1079—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省红河热带 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永科、段波、朱国渊、王进强、钏相仙、王树明、张祖兵、阿红昌、许丽月、 吴忠华、蒋桂芝、殷山山、周敏、陶建祥、马志亮、徐通。 I DB53/T 1079—2021 橡胶树橡副珠蜡蚧监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橡胶树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监测的监测点设置、监测方法、形 态识别、危害特点与虫情调查统计、数据收集保存及发生程度分级与成灾标准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橡胶园橡副珠蜡蚧的调查和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LY/T 168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NY/T 1089 橡胶树白粉病测报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橡副珠蜡蚧 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 属半翅目(Hemiptera)蚧科(Coccidae)副盔蚧属(Parasaissetia),又称橡胶盔蚧、乌黑副盔蚧、 黑软黑蜡蚧等,是橡胶树的一种主要害虫。 3.2 顶篷枝条 canopy branches 橡胶树各个生长阶段最新抽出的枝条。 3.3 橡胶树物候 rubber tree phenology 橡胶树大多数叶片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分为萌动期、抽芽期、古铜期、变色期、淡绿期和稳定期 6个物候期。 4 监测点设置 选择大田胶园面积200 hm2或苗圃面积10 hm2以上的植胶单位作为固定监测点。根据海拔、坡向、橡 胶树品种和橡副珠蜡蚧发生史,每个监测点应设置独立的观测点。对立地条件复杂、品种类型多样、种 植规模小的地块,根据橡副珠蜡蚧发生程度抽取1 个观察树位和1 个苗圃作为临时监测点。 5 监测方法 5.1 频次与内容 1 DB53/T 1079—2021 固定监测点在橡副珠蜡蚧的盛发期(3 月~5 月,9 月~11 月),每10d调查一次,其他时期每月调查 一次。临时监测点根据虫害发生情况而定。 调查内容包括橡胶树物候、橡副珠蜡蚧危害程度、发生面积等,并收集气象数据。 5.2 方法 5.2.1 定点调查 按以下方法进行定点调查: a) 参照 NY/T 1089,采用“隔行连株”法,选择 100 株橡胶树,逐一编号; b) 在编号的橡胶树中,随机选取 10 株,在每株树冠东、南、西、北 4 个方位各取一枝条,检视 顶篷枝条上橡副珠蜡蚧的发生情况; c) 每个苗圃观测点按 5 点取样法,每点选取 8 株作为监测植株,共 40 株; d) 统计成虫数、若虫数、卵粒数、天敌寄生孔数量、有虫枝数,结果计入附录 A 表 A. 1。 5.2.2 踏查 5.2.2.1 5.2.2.2 5.2.2.3 5.2.2.4 5.2.3 按“Z”字形目测踏查。 发现橡副珠蜡蚧危害,按 5.2.1 方法调查,确定危害级别。 踏查内容包括橡胶树物候、踏查株数、受害株数、踏查面积、发生面积、危害程度等。 根据橡副珠蜡蚧发生程度确定踏查面积和频次,结果记入附录 A 表 A. 2。 越冬虫口调查 橡胶树抽芽前调查1次,调查方法同5.2.1。记录成虫数、若虫数、有虫枝数。抽芽前调查的数值作 为当年橡副珠蜡蚧的虫源基数,结果记入附录A表A. 3。 6 形态识别、危害特点与虫情统计 6.1 形态识别与危害特点 橡副珠蜡蚧形态参见附录B. 1进行识别,危害特点参见附录B. 2。 6.2 虫情统计 6.2.1 平均虫口数量计算 平均虫口数量按式(1)计算。 t P Q i 1 t 式中: P——平均虫口数量; Qi——第i个顶篷枝条上橡副珠蜡蚧虫口数量; t ——调查顶篷枝条总数。 6.2.2 有虫枝率 有虫枝率按式(2)计算,以百分率(%)表示。 2 i ························································(1) DB53/T 1079—2021 � = × 100······················································· (1) � 式中: � R——有虫枝率; s ——有橡副珠蜡蚧的顶篷枝条数; t——调查总顶篷枝条数。 6.2.3 受害株率 受害株率按式(3)计算,以百分率(%)表示。 G = E ×100······················································· (1) D 式中: G——受害株率; D——受害株数; E——调查株数。 7 数据收集、保存 7.1 数据收集 收集的调查数据包括调查次数、橡副珠蜡蚧的数量、发生面积、发生程度、防治次数、防治面积等。 7.2 气象数据收集 收集的气象资料包括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日平均温度、日空气相对湿度、日降雨量、日光照 时数,风速等,并注明天气情况(晴、阴、多云、雨),结果计入附录A表A. 4。 7.3 数据保存 监测信息原始数据存档,以电子化保存。 8 发生程度分级与成灾标准 8.1 发生程度分级 发生程度分级分为以下3级: ——1 级:平均虫口数量﹤5 头/顶篷枝条,有虫枝率﹤10 %,轻度发生; ——2 级:平均虫口数量 5 头~10 头/顶篷枝条, 10 %≦有虫枝率≦30 %,中度发生; ——3 级:平均虫口数量﹥10 头/顶篷枝条,有虫枝率﹥30 %,重度发生。 8.2 成灾标准 成灾标准参照LY/T 1681的规定。 3 DB53/T 1079—2021 附 录 A (规范性) 橡副珠蜡蚧虫情调查登记表 A.1 橡副珠蜡蚧定点调查表 橡副珠蜡蚧定点调查表见表A.1。 表 A.1 橡副珠蜡蚧定点调查表 观测点: 树龄: 调查样株 立地条件: 调查人: 品种 方位 物候: 调查时间: 海拔(m): 天气情况: 卵粒数(粒) 若虫数(头) 成虫数(头) 经纬度: 天敌寄生孔数(个) 有虫枝数(个) 东 南 1 西 北 ... ... A.2 ... 橡副珠蜡蚧踏查表 橡副珠蜡蚧踏查表见表A.2。 表 A.2 橡副珠蜡蚧踏查表 踏查单位: 主要品种: □ 开割林 □ 中幼林 植胶面积 踏查面积 踏查株 (hm2) (hm2) 数(株) (hm2) A.3 树龄: 踏查时间: □ 苗圃 发生面积 受害株 数(株) 调查人: 使 防 用 治 药 次 失(吨) 剂 数 因害停割 发生程度(hm2) 轻 中 重 面积 株数 (hm2) (株) 产量损 越冬虫口调查表 越冬虫口调查表见表A.3。 表 A.3 越冬虫口密度调查表 观测点: 调查株数(株) 4 经纬度: 若虫数量(头) 海拔(m): 成虫数量(头) 调查日期: 有虫枝数(个) 受害株数(个) 调查人: 虫源基数(头) DB53/T 1079—2021 A.4 气象数据收集记录表 气象数据收集记录表见表A.4。 表 A.4 气象数据收集记录表 日最高温度 日最低温度 日平均温度 日空气相对湿度 日降雨量 日光照时数 风 速 (℃) (℃) (℃) (%) (mm) (h) (m/s) 日期 天气情况 5 DB53/T 1079—2021 附 录 B (资料性) 橡副珠蜡蚧形态识别与危害特点 B.1 形态特征 卵 椭圆形,初产半透明,有光泽,明黄色或橙黄色(图B.1 a)。 若虫 共3龄(图B.1 b)。 1龄若虫 初孵出时明绿色,开始取食时变成黄色或粉红色,背部末端有两根尾丝,这一特征是区别 于其它若虫期的显著特征。有显著的触角和足,能快速爬行。 2龄若虫刚脱皮时无色,尾丝消失,两天后呈不透明白色,之后在自然光下逐渐暗色化。通常静止, 如果取食条件恶化,仍可以移动。 3龄若虫 个体接近于成虫大小,微隆,肉色或白色,刚毛附近出现黑色斑点,背面可见分泌腺,纵 向排列成三条,交汇于肛片附近。 雌成虫 体长3 mm~6 mm,长椭圆形,背部隆起,多为暗褐色(图B.1 c)。背面体壁有不规则多 边形网孔布满,网孔彼此靠近,网孔中央有小卵形孔。触角7 节或8 节(第4 节和5 节分界不明显)。胸 气门开口较宽。气门腺路由五孔腺组成。气门刺3 根,中央气门刺远长于其两旁的小气门刺,其长度约 为小气门刺长度的3 倍或4 倍。气门刺的顶端,特别是小气门刺的顶端较尖锐。多孔腺分布在虫体腹面 之腹部,尤以阴门附近分布较多。管状腺在虫体腹面的亚缘区分布。虫体背面的小背刺常为直棒状,其 顶端钝。背面每侧的亚缘瘤可见有2 个~5 个。肛板的侧角较钝圆,具端毛4 根。体缘毛较发达。多数体 缘毛的顶端分叉而呈小刷状,也有不分叉而呈矛状顶端的体缘毛。肛筒缨毛3 对。 a b c 图 B.1 橡副珠蜡蚧形态图 B.2 橡副珠蜡蚧危害特点 主要以若虫和成虫终生寄居在橡胶树枝叶上刺吸组织汁液,导致枝条干枯,植株长势衰弱;同时分 泌大量蜜露,诱发煤烟病,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橡副珠蜡蚧发生严重时,造成开割林减产、停割甚至 胶树整株枯死。 橡副珠蜡蚧的生殖方式为孤雌生殖,以成虫为主要的越冬虫态。初孵若虫移动性最强,少数2龄若 虫在条件不适宜时也会移动,具趋光性。通常是山上重、山下轻,迎风面重,山凹处轻。温度、湿度能 够影响橡副珠蜡蚧的存活率、发育历期和种群的增长,高温、高湿、低温环境均不利于橡副珠蜡蚧的生 长;降水(强度和频率)、海拔、坡向、风向均影响橡副珠蜡蚧种群的数量。 6 DB53/T 1079-2021

pdf文档 DB53-T 1079—2021 橡胶树橡副珠蜡蚧监测技术规程 云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T 1079—2021 橡胶树橡副珠蜡蚧监测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1 页 DB53-T 1079—2021 橡胶树橡副珠蜡蚧监测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2 页 DB53-T 1079—2021 橡胶树橡副珠蜡蚧监测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09 13:38:42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