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067478.7
(22)申请日 2022.09.01
(71)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址 100191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
号
申请人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 遥感中心
(72)发明人 王学良 孙娟娟 王珊珊 刘海洋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 1562
专利代理师 向离山
(51)Int.Cl.
G06F 30/13(2020.01)
G06T 17/05(2011.01)
(54)发明名称
基于高差和坡度双参量的斜坡失稳易发区
识别方法及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高差和坡度双参量的斜
坡失稳易发区识别方法及装置, 该方法包括步骤
S100:在斜坡尺度上确定斜坡强度参数c1、 φ1;
步骤S200:测量斜坡每个细分区域A的起伏度H和
坡角β; 步骤S300:计算细分区域A的极限起伏度
Hc; 步骤S400:比较当前起伏度H和极限起伏度Hc
的差值, 来估算区域A的稳定状态。 当前起伏度大
于极限起伏度的区被确定为斜坡失稳的易发区;
步骤S500:重复步骤S100 ‑S400,对研究区所有斜
坡的细分区域进行搜索, 并对其失稳的易发性状
态进行估算。 本发明解决了 现有的方法主要适用
单体尺度、 无法满足现阶段区域尺度防灾减灾需
求的技术问题。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2页
CN 115391896 A
2022.11.25
CN 115391896 A
1.基于高差和坡度双参 量的斜坡失稳易发区识别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S100: 在斜坡尺度上确定基岩边坡岩体强度参数;
S200: 测量每个细分区域的当前起伏度和边坡角; 细分区域的大小通过步骤S100中研
究区历史失稳区的大小统计得到;
S300: 基于Culmann原理, 计算细分区域的极限起伏度;
S400: 比较当前起伏度和极限起伏度的差值, 来评估细分区域的稳定状态, 当前起伏度
大于极限起伏度的区被确定为 斜坡失稳的易发区;
S500: 重复步骤S100 ‑S400,对研究区所有斜坡的细分区域进行搜索, 并对其失稳的易
发性状态进行估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差和坡度双参量的斜坡失稳易发区识别方法, 其特征
在于, 步骤S10 0包括:
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对研究区历史失稳区进行识别, 并提取历史失稳区的起伏度和坡
角;
根据提取的起伏度和坡角进行拟合, 反演得到斜坡尺度的岩体强度参数 数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高差和坡度双参量的斜坡失稳易发区识别方法, 其特征
在于, 所述方法具体包括:
输入研究区3D表面 高程数据DEM, 分别计算表面坡度数据slop e与邻域面积NA内的表面
起伏度SSR;
确定坡度阈值, 进行逻辑计算, 若坡度大于阈值的栅格PSS, 则定义为潜在坡度表面, 反
之, 则删除栅格;
计算斜坡尺度下斜坡岩体强度参数C、 φ, 利用Culmann模型通过栅格运算得到邻域NA
内的极限起伏度LSR;
将研究区当前表面起伏度SSR与极限起伏度 LSR进行逻辑运算, 估计其稳定状态, 当SSR
>LSR时, 该区域判定为预警栅格;
对预警栅格进行噪点过 滤, 得到最终识别的失稳易发区分布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高差和坡度双参量的斜坡失稳易发区识别方法, 其特征
在于, 所述坡度阈值 为35° ‑4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高差和坡度双参量的斜坡失稳易发区识别方法, 其特征
在于, 所有脚本都在Python 3中编码, 并使用用于Python的ES RI工具集的arcpy、 os、 numpy
和操作符号库; 使用嵌入在3D Analyst包中的SurfaceVolume_3D工具、 嵌入在spatial
analyst中的Neighborho od工具与Map Algebra工具;
其中, LSR为最大起伏度, β 为边坡角, ρ 为斜坡材料密度, g为重力加速度, C为黏聚力, φ
为摩擦角。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高差和坡度双参量的斜坡失稳易发区识别方法, 其特征
在于, 失稳易发区识别使用数字高程模型DEM作为主要输入, 并使用一个文件夹来存储输
出; DEM使用ArcGIS 10.1支持的任何栅格格式; 另外工具的使用还需要六个附加参数, 分别
是邻域范围、 阈值坡度、 黏聚力C、 摩擦角φ、 斜坡材 料密度ρ 与重力加速度g; 其中: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5391896 A
2邻域范围, 默认设置为长方形; 阈值坡度定义为崩塌发生的下限坡度; 黏聚力C和摩擦
角φ根据历史崩塌的起伏度和坡度数据进行拟合计算; 斜坡材料密度ρ与重力加速度g, 根
据研究区特 征进行设定 。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高差和坡度双参量的斜坡失稳易发区识别方法, 其特征
在于, 当输入所有信息, 点击运行按钮后, 结果将在一个弹出窗口中返回, 该窗口还包含关
于脚本运行的附加信息, 每一 步的输出文件将会保存在指定文件夹内。
8.基于高差和坡度双参量的斜坡失稳易发区识别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强度参数确
定单元、 测量单 元、 计算单 元、 比较单 元和稳定性估计单 元;
强度参数确定单 元, 用于在斜坡尺度上确定基岩边坡岩体强度参数;
测量单元, 用于测量每个细分区域的当前起伏度和边坡角; 其中细分区域的大小通过
步骤S100中研究区历史失稳区的大小统计得到;
计算单元, 用于基于 Culmann原理, 计算细分区域的极限起伏度;
比较单元, 用于比较当前起伏度和极限起伏度的差值, 来评估细 分区域的稳定状态, 当
前起伏度大于极限起伏度的区被确定为 斜坡失稳的易发区;
稳定性估计单元, 用于重复步骤S100 ‑S400,对研究区所有斜坡的细分区域进行搜索,
并对其失稳的易发性状态进行估算。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5391896 A
3
专利 基于高差和坡度双参量的斜坡失稳易发区识别方法及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24 00:46:3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