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网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881663.3 (22)申请日 2022.07.26 (71)申请人 中国铁路 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300308 天津市滨 海新区自贸试验区 (空港经济区)东七道109号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 学 (72)发明人 苏伟 王雨权 勾红叶 刘龙  王君明 廖立坚 吴军 李洋  肖畅 李文昊  (74)专利代理 机构 天津浆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2240 专利代理师 王龑 (51)Int.Cl. G06F 30/13(2020.01) G06F 30/20(2020.01)G06F 119/14(2020.01) (54)发明名称 面向材料非线性的地震-车-轨-桥耦合振动 分析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材料非线性的地震 ‑ 车‑轨‑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基 于工程实际建立车 ‑轨‑桥振动分析模型; 在车 ‑ 轨‑桥振动分析模型中考虑轮轨作用关系, 形成 车‑轨‑桥耦合振动分析模型; 根据桥址所在场地 条件在车 ‑轨‑桥耦合振动分析模型中输入地震 波, 形成地震 ‑车‑轨‑桥耦合振动分析模型; 选 择 合适的材料本构模型; 基于地震 ‑车‑轨‑桥耦合 振动分析模型求解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响应以 及桥上列车动力响应, 评估行车安全。 本发明能 真实反应结构在地震作用时的弹塑性工作状态, 提高了地震作用下列车 ‑轨道‑桥梁耦合振动分 析的准确率, 为桥梁 方案设计和运营维护工作提 供有力支撑 。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CN 115357971 A 2022.11.18 CN 115357971 A 1.一种面向材料非线性的地震 ‑车‑轨‑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 骤: (A) 基于 工程实际建立车 ‑轨‑桥振动分析模型; (B) 在车 ‑轨‑桥振动分析模型中考虑轮轨作用关系, 形成车 ‑轨‑桥耦合振动分析模型; (C) 根据桥址所在场地条件在车 ‑轨‑桥耦合振动分析模型中输入地震波, 形成地震 ‑ 车‑轨‑桥耦合振动分析模型; (D) 选择合适的材料本构模型, 在地震 ‑车‑轨‑桥耦合振动分析模型中考虑材料非线 性; (E) 基于地震 ‑车‑轨‑桥耦合振动分析模型求解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响应以及桥上列 车动力响应, 评估行 车安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材料非线性的地震 ‑车‑轨‑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 其特征 在于: 步骤 (A) 基于 工程实际建立车 ‑轨‑桥振动分析模型中, 列车模型的建立方法如下: (a) 将列车 各部件视为刚体, 并忽略车体、 转向架及轮对的弹性变形; (b) 忽略悬挂系统的非线性, 一系和二系悬挂按照线性弹簧及线性阻尼考虑; (c) 忽略车厢间的纵向动力作用, 即组成列车的各节车辆的运动相互独立; (d) 忽略列车启动或制动时的不规则运动, 即不考虑列车各部件沿运行方向的相对振 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材料非线性的地震 ‑车‑轨‑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 其特征 在于: 列车模 型中每个刚体应考虑6个振动自由度, 6个振动自由度分别为伸缩、 横摆、 浮沉、 侧滚、 点头和摇头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材料非线性的地震 ‑车‑轨‑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 其特征 在于: 步骤 (A) 基于 工程实际建立车 ‑轨‑桥振动分析模型中, 轨道模型的建立方法如下: (a) 进行轨道网格划分, 选中轨道上部的网格节点; (b) 读取生成的随机不平顺表格; (c) 沿轨道长度方向改变所选中节点的空间坐标; (d) 最终建立存在随机不平顺的钢轨 子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向材料非线性的地震 ‑车‑轨‑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 其特征 在于: 进行轨道网格划分过程中, 具体考虑过程如下: 首先、 要考虑建模桥梁的总跨度需为轨道单 元纵向长度的整数倍; 其次、 要考虑建模的方便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材料非线性的地震 ‑车‑轨‑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 其特征 在于: 步骤 (B) 在车 ‑轨‑桥振动分析模 型中考虑轮轨作用关系, 形成车 ‑轨‑桥耦合振动分析 模型, 具体过程如下: 将轮轨接触关系设置为法向赫兹接触、 切向摩擦接触, 并在模型中通过表面与表面接 触的方式进行施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材料非线性的地震 ‑车‑轨‑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 其特征 在于: 步骤 (C) 根据桥址所在场地条件在车 ‑轨‑桥耦合振动分析模型中输入地震波, 形成地 震‑车‑轨‑桥耦合振动分析模型中, 地震 波包括天然地震 波和人工合成的地震 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材料非线性的地震 ‑车‑轨‑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 其特征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5357971 A 2在于: 步骤 (D) 选择合适的材料本构模型, 在地震 ‑车‑轨‑桥耦合振动 分析模型中考虑材料 非线性中, 材 料选择包括混凝 土和钢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面向材料非线性的地震 ‑车‑轨‑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 其特征 在于: 所述混凝土采用塑性损伤模型, 假定 混凝土的破坏形式为拉裂和压碎, 用混凝土损伤 因子来模拟由损伤引起的弹性刚度退化, 来进行模型中混凝 土材料非线性的计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材料非线性的地震 ‑车‑轨‑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钢材采用双折线模型。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5357971 A 3

PDF文档 专利 面向材料非线性的地震-车-轨-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面向材料非线性的地震-车-轨-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 第 1 页 专利 面向材料非线性的地震-车-轨-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 第 2 页 专利 面向材料非线性的地震-车-轨-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24 00:40:25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