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10989617.5
(22)申请日 2022.08.18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15081094 A
(43)申请公布日 2022.09.20
(73)专利权人 江西少科智能建造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望城新
区玉壶山大道414 号1栋A座8层801
(72)发明人 彭飞 李一华 周自强 吕明明
(74)专利代理 机构 南昌旭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6150
专利代理师 彭琰
(51)Int.Cl.
G06F 30/13(2020.01)
G06F 30/20(2020.01)
G06F 16/25(2019.01)
G06F 111/04(2020.01)(56)对比文件
CN 110487397 A,2019.1 1.22
CN 111928681 A,2020.1 1.13
CN 113111469 A,2021.07.13
CN 103234380 A,2013.08.07
KR 20130097041 A,2013.09.02
柯世堂等.考虑不同四塔形式特 大型冷却塔
群风荷载极值分布特 征与取值探讨. 《空气动力
学学报》 .2020,(第01期),
程斌等.MR阻尼器在结构振动控制中的优化
布置研究. 《杨凌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 .20 09,(第
04期),
王炫 等.核电厂冷却塔布置对气载流出物
扩散的影响. 《科技 导报》 .2021,(第7期),
Lin Zhao 等.Distributi on pattern of
fluctuati ng wind pressures on cooling
towers in grouped rectangular
arrangement. 《Journal of W ind Engineering
&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202 2,第1-18页.
审查员 于湃
(54)发明名称
冷却塔布置方法、 系统、 存 储介质及设备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却塔布置方法、 系统、
存储介质及设备, 方法包括: 获取冷却塔的布设
矩形区域的行边长以及列边长; 在预设数据库中
获取冷却塔对应的基础参数, 获取布设矩形区域
的布置目标, 并根据布置目标、 行边长、 列边长、
冷却塔长度、 冷却塔宽度、 冷却塔高度以及冷却
水量确定冷却塔在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
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 判断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
布置数量 以及列边布置数量是否满足预设布置
条件; 若是, 则将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
以及列边布置数量分别确定为待行边布置数量
以及待列边布置数量, 并将待行边布置数量、 待
列边布置 数量以及冷却塔型号推送给用户。 本发
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冷却塔布置时效率低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2页
CN 115081094 B
2022.12.02
CN 115081094 B
1.一种冷却塔布置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冷却塔的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长以及列边长;
在预设数据库中获取所述冷却塔对应的基础参数, 所述基础参数至少包括冷却塔型
号、 冷却塔长度、 冷却塔宽度以及冷却塔高度以及单个冷却塔的冷却水量;
获取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布置目标, 并根据所述布置目标、 行边长、 列边长、 冷却塔长
度、 冷却塔宽度、 冷却塔高度以及冷却水量确定所述冷却塔在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
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
所述获取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布置目标, 并根据所述布置目标、 行边长、 列边长、 冷却
塔长度、 冷却塔宽度、 冷却塔高度以及冷却水量确定所述冷却塔在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
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的步骤 包括:
根据所述布置目标、 行边长、 列边长、 冷却塔长度、 冷却塔宽度、 冷却塔高度、 单个冷却
塔的冷却水量确定数量约束条件, 并根据所述数量约束条件进行约束以获取所述冷却塔在
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
判断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是否满足预设布置条件;
若是, 则将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分别确定为待行边布
置数量以及待列边布置数量, 并将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 待列边布置数量以及所述冷却塔
型号推送给用户;
其中, 所述数量约束条件为:
;
其中, RL为行边长, CL为列边长, N为冷却塔总数量, Nc为待列边布置数量, Nr为待行边
布置数量, g为单个冷却 塔的冷却水量, G为所需求的冷却水量, L为冷却 塔长度, W为冷却 塔
宽度, h为冷却塔高度, Lmin为冷却塔的最小长度, r1表示冷却塔侧面与可摆区域边界之间的
距离, r2表示冷却塔之间的横向距离, c1表示冷却 塔进风侧与可摆 区域边界之间的距离, c2
表示冷却塔之间的纵向距离,
表示对
向下取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布置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
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分别确定为待 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待列边布置数量, 并将所述
待行边布置数量、 待列边布置数量以及所述冷却塔型号推送给用户的步骤之后还 包括: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115081094 B
2根据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 待列边布置数量、 行边长、 列边长、 冷却塔长度以及冷却塔
宽度以预设距离约束条件对所述冷却塔进行约束以确定所述冷却塔的最终行边布置数量
以及最终列边布置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塔布置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预设距离约束条件为:
;
其中, RL为行边长, CL为列边长, Nc为待列边布置数量, Nr为待行边布置数量, L为冷却塔
长度, W为冷却塔宽度, r1表示冷却塔侧面与可摆区域边界之间的距离, r2表示冷却塔之间的
横向距离, c1表示冷却塔进风侧与可摆区域边界之间的距离, c2表示冷却塔之间的纵向距
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塔布置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待行边布置数
量、 待列边布置数量、 行边长、 列边长、 冷却塔长度以及冷却塔宽度以预设距离约束条件对
所述冷却塔进行约束以确定所述冷却塔的最终行边布置数量以及最终列边布置数量的步
骤之前还 包括:
获取多组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待列边布置数量, 并按照设定的布置目标进行非支
配排序, 从多组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待列边布置数量中确定所述非支配排序中位于预
设排序位的目标待行边布置数量以及目标待列边布置数量;
所述根据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 待列边布置数量、 行边长、 列边长、 冷却塔长度以及冷
却塔宽度以预设距离约束条件对所述冷却塔进行约束以确定所述冷却塔的最终行边布置
数量以及最终列边布置数量的步骤 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待行边布置数量、 目标待列边布置数量、 行边长、 列边长、 冷却塔长度以
及冷却塔宽度以预设距离约束条件对所述冷却塔进行约束以确定所述冷却塔的最终行边
布置数量以及最终列边布置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布置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布置条件为所述行边
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是否满足下式:
其中, RL为行边长, CL为列边长, N为冷却塔总数量, g为单个冷却塔的冷却水量, G为所
需求的冷却水量, L为冷却 塔长度, W为冷却 塔宽度, h为冷却塔高度, Nc为待列边布置数量,
Nr为待行边布置数量。
6.一种冷却塔布置系统, 其特 征在于, 所述系统包括:
边长获取模块, 用于获取冷却塔的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长以及列边长;
参数获取模块, 用于在预设数据库中获取所述冷却塔对应的基础参数, 所述基础参数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115081094 B
3
专利 冷却塔布置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24 00:40:1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