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20 DB11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 T 253—2021 代替 DB11/T 253—2004 香菇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Xianggu [Lentinula edodes (Berk.) Pegler] mushroom production 2021-12-28 发布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04-01 实施 发 布 DB11/T 253—2021 目 前 次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生产环境........................................................................... 1 5 栽培技术........................................................................... 1 6 病虫害防治......................................................................... 4 7 包装和贮运......................................................................... 5 8 生产记录........................................................................... 5 I DB11/T 253—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代替了DB11/T 253—2004《无公害食用菌香菇生产技术规程》,与DB11/T 253—2004相比,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 2 章,2004 年版的第 2 章); b) 更改了生产环境相关要求(见第 4 章,2004 年版的第 3 章); c) 更改了场所前处理相关要求(见 5.1,2004 年版的 4.1); d) 更改了培养料制备相关要求(见 5.2,2004 年版的 4.2); e) 更改了接种相关要求(见 5.4,2004 年版的 4.4); f) 更改了发菌期管理相关要求(见 5.5,2004 年版的 4.5); g) 更改了转色相关要求(见 5.6,2004 年版的 4.6); h) 更改了出菇期管理相关要求(见 5.7,2004 年版的 4.7); i) 增加了采收环节相关要求(见 5.8); j) 增加了出菇间期管理环节相关要求(见 5.9); k) 更改了清棚处理相关要求(见 5.10,2004 年版的 4.8); l) 更改了病虫害防治相关要求(见第 6 章,2004 年版的第 5 章); m) 增加了包装和贮运环节相关要求(见第 7 章); n) 增加了生产记录环节相关要求(见第 8 章)。 本文件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瑞颖、陈强、魏金康、胡晓艳、贺国强、赵海康、吴尚军、曹之富、赵恩永、 邓德江、刘瑞梅、徐娜、刘丽娟、国铁强、颜凡双、张玉铎。 本文件及其所替代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4年首次发布为DB11/T 253—2004;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11/T 253—2021 香菇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香菇生产的生产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包装和贮运、生产记录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的香菇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80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菌及其制品 GB 19170 香菇菌种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1935 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生产环境 4.1 生产场地 生产场地应符合NY/T 391的相关要求,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地区,远离工矿区和公路、 铁路干线。 4.2 栽培场所 各类温室、拱棚等设施均可用作栽培场所,应配备调节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的保温被、微喷、 遮阳网等设施设备。 5 栽培技术 5.1 场所前处理 5.1.1 清洁整理 1 DB11/T 253—2021 栽培场所使用前应清除杂物、杂草,整理温室和拱棚地面,利于排水。 5.1.2 消毒 5.1.2.1 地面、墙壁和培养架消毒 宜选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或二氧化氯等低毒无残留的消毒剂,通过表面喷洒或擦拭进行消毒;新菇房 可在地面撒一层石灰粉进行消毒。 5.1.2.2 空间消毒 选用二氯异氰尿酸钠、二氧化氯或臭氧等低毒无残留的消毒剂或紫外线消毒。消毒时应注意密闭, 消毒剂量和密闭时间等参照消毒产品说明。 5.1.3 杀虫 应选用获得国家农药登记许可的农药,并按照NY/T 393的相关规定执行。 5.2 培养料制备 5.2.1 原料 主料和辅料应符合NY/T 1935的相关要求,水应按照GB 5749的规定执行。主料为阔叶树木屑,粗 颗粒8 mm~11 mm,细颗粒3 mm~6 mm,粗细颗粒比为7 : 3~5 : 5;辅料为麦麸和石膏。 5.2.2 培养料配方 常用配方:阔叶树木屑79%,麦麸20%,石膏1%。 5.2.3 拌料 木屑应提前预湿,并避免酸败。原料应充分混匀,含水量为55%~60%。 5.2.4 装袋 5.2.4.1 5.2.4.2 5.2.4.3 5.2.4.4 宜选用耐高温的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可使用保水膜。 装袋时培养料填充紧实,松紧度均匀一致,袋口和表面清理干净,封口。 检查料袋表面,如有破损,用胶布修补。 塑料袋、胶布等材料应符合GB 4806.1的相关要求。 5.2.5 灭菌 5.2.5.1 料袋应及时灭菌,从拌料到灭菌控制在6 h之内。灭菌锅内料袋之间应留有空隙,利于传热。 5.2.5.2 高压灭菌时应在料袋表面扎孔贴胶布;灭菌温度108 ℃~115 ℃,灭菌时间视灭菌温度而定。 5.2.5.3 常压灭菌时灭菌温度100 ℃,保持12 h~16 h。 5.3 冷却 5.3.1 冷却场所应先按照 5.1.2 方法进行消毒。 5.3.2 料袋灭菌后,转移至冷却场所,冷却至室温。 5.4 接种 5.4.1 接种前,接种场所应按照 5.1.2 方法进行消毒;手、工具和菌种袋表面用 75%酒精擦拭消毒。 2 DB11/T 253—2021 5.4.2 菌种应按照 GB 19170 的规定执行,栽培种常温下储藏时间不宜超过 14 d,1 ℃~6 ℃储藏时间 不宜超过 45 d。 5.4.3 在料袋上打 3~5 个接种穴,菌种块塞入接种穴,压紧。 5.4.4 接种后采用套袋或胶布等封口,封口材料应按照 GB 4806.1 的规定执行。 5.5 发菌期管理 5.5.1 培养条件 培养条件应满足: ——温度:适宜培养温度为22 ℃~24 ℃。不具备精确控温条件的发菌室,低温时菌棒宜密集码放; 高温时菌棒宜“井字形”或“三角形”码放; ——湿度: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 ——光照:避光培养发菌; ——通风:定时通风换气,二氧化碳浓度低于0.2%。 5.5.2 脱套袋或揭胶布 菌丝圈直径达到8 cm~10 cm时,脱去外层套袋或揭掉封口穴的胶布。 5.5.3 倒垛 根据菌丝生长情况和袋内温度倒垛,调整通风和散热。 5.5.4 刺孔 根据品种、栽培季节和栽培模式确定刺孔的时机和次数,可选择三次刺孔或一次刺孔的方式进行通 气: a) 三次刺孔方式。 1) 第一次刺孔宜在接种穴菌丝圈相互连接时进行,在菌丝圈内距边缘 1.5 cm~2 cm 处刺 4~ 6 个孔,深度为 1 cm~1.5 cm; 2) 第二次刺孔宜在菌棒长满时进行,在接种穴的对面刺 20~30 个孔,深度为 1 cm~1.5 cm; 3) 第三次刺孔宜在转色前进行,每个菌棒刺 40~60 个孔,深度 3 cm~5 cm。 b) 一次刺孔方式。 1) 菌丝长满菌棒后刺孔,每个菌棒刺 40~60 个孔,深度 3 cm~5 cm。 5.5.5 检查 定期检查发菌情况,污染的菌棒应及时用湿布或湿纸等包裹,移到远离栽培场所的区域进行无害化 处理。 5.6 转色 菌棒在富有弹性、表面出现瘤状物时可进行转色管理。转色分为袋内自然转色和脱袋集中转色两种 方式。 a) 袋内自然转色。 1) 温度 20 ℃~24 ℃; 2) 湿度 70%以下; 3) 白天光照 500 Lux~800 Lux; 3 DB11/T 253—2021 4) 二氧化碳浓度 0.2%以下,菌棒在袋内自然转色。 b) 脱袋集中转色。 1) 脱袋后,摆放在网格架或层架上; 2) 第 1 d~4 d,温度 16 ℃~22 ℃,湿度 80%~85%,白天光照 500 Lux~800 Lux,二氧化碳 浓度 0.3%以下; 3) 第 5 d 以后逐渐增加通风,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增大温差和湿度差,直到菌棒表面形成棕 褐色有光泽的菌膜。 5.7 出菇管理 5.7.1 催蕾 转色后菌棒上出现零星菇蕾时,可排场或上架,增大温差和湿度差,白天光照500 Lux~800 Lux, 二氧化碳浓度0.15%以下,促进菇蕾形成。 5.7.2 育菇 菇蕾形成之后,进
DB11-T 253-2021 香菇生产技术规程 北京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09 06:54:3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