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31 衢 州 DB3308 市 地 方 标 准 规 范 DB 3308/T 039—2018 茶树菇生产技术规程 2018 - 02 -28 发布 衢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03-28 实施 发 布 DB3308/T 039—2018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衢州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衢州市衢江区锐轩家庭农场、衢州市衢江区蔬菜管理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爱珠、程萱、夏秋、毛金富、何润云、王海富、刘慧琴、李朝森、 甘宏信、洪星耀、金昌盛、江德权、程慧琳、陈建飞、郑方园、郑国珍。 本标准为首次制订。 I DB3308/T 039—2018 茶树菇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树菇(Agrocybe cylindracea)生产的场地、原料准备、菌袋制作、出菇 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整理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衢州地区茶树菇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7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菌及其制品 GB/T 24616 冷藏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1935 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场地 3.1 基本要求 生产场地应选择地势高燥、通风向阳、平坦开阔、周边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源,给排 水方便,交通便利,有一定发展空间的场地。灌溉水应符合 NY/T 5010 的规定。并配备防火 灭火设备。 3.2 设计与布局 根据茶树菇生产流程和工艺,合理配置堆料场、仓库、料袋制作、灭菌、冷却、接种、 培养、出菇、初加工和冷库等所需设施和空间。 3.3 堆料场 堆料场建有避雨设施,与培养室有效隔离;其设置和位置应便于车辆进出。 3.4 3.4.1 菇房 建设要求 菇房座北朝南,配有防虫网、杀虫灯和照明设施。屋顶有覆盖物和隔热性能;墙壁坚固、 平滑,便于清洗、消毒;地面坚实、平整。建设材料要求遮光、隔热、保温、耐用且无毒、 无害、无挥发性刺激成份。 1 DB3308/T 039—2018 3.4.2 出菇床架 菇房出菇床架分3层~7层,层距0.5m~0.6m,离地不小于0.2m,离房顶不小于1.5m,床 架之间操作道宽0.8m~1m。 4 原料准备 主料为棉籽壳、杂木屑,辅料为麦麸、玉米粉、石灰等,主料和辅料应符合 NY/T 1935 和 NY 5099 的规定。 5 菌袋制作 5.1 制作时间 自然栽培在 3 月上旬~4 月上旬和 8 月下旬~9 月上旬,有可控设施的不受限制。 5.2 培养料配方与配制 5.2.1 培养料配方 配方一:棉籽壳85%、麦麸12%、石灰3%,含水量60%~65%。 配方二:棉籽壳 39%、杂木屑 39%、麦麸 11%、玉米粉 9%、石灰 2%,含水量 60%~65%。 5.2.2 备料和预处理 按生产量及培养料配方比例准备好各项原料。棉籽壳提前一天用水预湿。 5.2.3 拌料 将棉籽壳、杂木屑、麦麸、玉米粉和石灰加水混合,充分拌匀,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0%~ 65%。 5.2.4 装袋 将培养料装入15cm×32cm×0.005cm的聚乙烯或者聚丙烯塑料袋。装袋时要求松紧合适, 高度17cm~18cm,每袋装料湿重900g~950g,擦净塑料袋袋口后用套环加海绵盖体封口。 5.3 灭菌 装袋后4小时内灭菌。茶树菇栽培基质生产工艺和质量要求应符合NY/T5010的规定。 5.3.1 常压灭菌 将栽培袋放置于周转筐内,移到灭菌仓。周转筐交错叠放,中间留有间隙。关闭仓门或 盖实罩盖物,料温升至 100℃,维持 12 小时~16 小时。 5.3.2 高压灭菌 将栽培袋放置于周转筐,移进灭菌仓内。顶层覆盖一层牛皮纸。关闭仓门,开阀进蒸汽, 压力达到0.05MPa时,排尽仓内冷空气。采用聚乙烯料袋的,压力控制在0.12MPa、温度升至 121℃时,保持恒压4小时~6小时。采用聚丙烯料袋的,在压力升至0.15MPa、温度升至126 ℃时,保持恒压3小时~4小时,之后停止进汽,待压力自然降至0后开启仓门。 2 DB3308/T 039—2018 5.4 冷却 灭菌后的料袋移放到预先消毒的冷却室或接种室中,料温冷却至28℃以下及时接种。 5.5 接种 5.5.1 接种室 接种室达到万级标准,接种区域达到百级标准。 5.5.2 品种选择 种源和种性明确,并经过两年以上生产试验,适应当地生态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抗 逆性强的品种,如古优 3 号。 5.5.3 菌种生产 菌种生产应符合NY/T 528的规定,种源应来自具有相应资质的菌种场,栽培种菌种袋规 格一般为15cm×32cm×0.005cm聚丙烯塑料袋。 5.5.4 菌种质量 栽培种菌龄在35~40天内,外观菌丝洁白,生长整齐、粗壮,无菌丝自溶、吐黄水等现 象,培养基不萎缩、不干涸;无害虫和杂菌。 5.5.5 接种方法 接种人员双手和菌种袋外壁用 75%酒精或新洁尔灭擦洗消毒。用经火焰灭菌后的接种工 具去掉上层老化菌种,按无菌操作将栽培种接入袋内,迅速封好袋口,每袋接种量 12g~15g。 5.6 发菌 5.6.1 培养室清洗 用高压水枪对培养室进行清洗。 5.6.2 发菌管理 接种后的栽培袋在培养室床架上直放或卧放分层培养,卧放层数 3 层~5 层。室内温度 控制在 23℃~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60%~70%,遮光培养,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 空气新鲜,随时清除污染袋。发菌培养 45 天~60 天,菌丝满袋后继续培养至生理成熟移入 出菇房。 6 6.1 出菇管理 出菇时间 自然栽培4月中旬~6月下旬和10月下旬~11月中旬。设施工厂化栽培可周年进行。 6.2 菇房处理 菇房清洁,并用生石灰铺撒地面,对菇房进行消毒;用黄板、频振式灭虫灯诱杀害虫。 6.3 排袋 3 DB3308/T 039—2018 采用地面单层或床架立式紧密排放。 6.4 催蕾 菌丝满袋后,开袋,拉直袋口,早晚向空间喷水,温度控制在 20℃~26℃,空气相对 湿度控制在 90%~95%,弱光,光照强度 100Lux~300Lux,保持 5 天~6 天,直到 60%~70% 菌包有原基形成。 6.5 出菇 菌柄长到 4cm~5cm 时,适当减少通风量,有利于菌柄伸长,防止早开伞。 7 7.1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方法,禁 止使用化学农药。 7.2 农业防治 选用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把好菌种质量关;对培养基进行彻底灭菌;接种室、培养室 及出菇房使用前严格消毒;及时清除废弃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7.3 物理防治 出菇房门、窗、通风口用 40 目~60 目的防虫网隔离;淹水灭虫;黄板诱杀菌蝇、菌蚊;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 7.4 生物防治 使用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等防治病虫害。 8 8.1 采收 采收期 菌柄长到 12cm~15cm,子实体菌盖呈铆钉形,内菌幕尚未破裂时,及时采收。从现蕾 到采收一般需 7 天~8 天。采收宜在夜晚或清晨进行,一天采收三次。 8.2 采收方法 采收时要轻拿轻放,用手捏着菌柄基部,整丛摘下,注意不要碰坏菌盖,去掉菌柄基部 培养料。盛装器具应清洁卫生,避免二次污染。 8.3 采后管理 采收后应清理料面残留菇柄,停水 3 天左右,让料面菌丝恢复后再喷水保湿催蕾。茶树 菇可采收 11 潮~13 潮,3 潮后对菌袋进行补水。为了减少虫害发生,也可以在采收 3 潮后 终止生产。 8.4 产地加工 4 DB3308/T 039—2018 8.4.1 整理 去掉菌柄基部的碎屑杂质,拣出伤、残、病菇,进行整理。 8.4.2 预冷 整理后的茶树菇应先放入0℃~4℃冷库中冷却4小时。 8.4.3 包装 预冷后的茶树菇用塑料袋包装,塑料袋应符合 GB 4806.7 的规定。包装应在 15℃以下 的包装车间内进行。 8.4.4 储存 包装后的茶树菇及时放入 0℃~4℃冷库储存,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挥发、 易腐蚀的物品同时储存。 8.4.5 运输 运输工具须保持清洁,温度控制在 0℃~4℃,运输应符合 GB/T 24616 的规定。 9 9.1 生产档案 生产记录 对原料采购、生产工艺过程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进行记录。 9.2 合格证管理 按照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规定,产品符合 GB 7096 要求,并实行农产品合格证管理。 9.3 档案管理 建立生产档案,并保存二年。 10 栽培模式图 栽培模式图见附录 A。 5 DB3301/T XXXX—201X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茶树菇栽培模式图 阶段 时间 准备 制袋 正式生产前 3 天 自然栽培 3 月上旬~4 月上旬和 8 月下旬~9 月上旬;有可控设施的 不受限制 1、按照本标准第 3 章 的规定布局生产场地、 建设菇房和设置床架。 2、根据生产量及培养 料配方比例提前备齐 所有原料,原料应符合 NY/T 1935 和 NY 5099 的规定。 3、提前准备好本标准 5.5.2、5.5.3 和 5.5.4 规定的菌种。 4、接种室达到万级标 准,接种区域达到百级 标准,培养室要提前用 高压水枪进行清洗。 1、棉籽壳要提前一天 用水预湿。 2、将棉籽壳、杂木屑、 麦麸、玉米粉和石灰加 水混合,充分拌匀。培 养料含水量控制在 60%~65%。 3、根据不同的灭菌方 式选择聚乙烯或聚丙 烯塑料袋。装袋时要求 松紧合适,高度 17cm~ 18cm,每袋装料湿重 900g~950g。 4、装袋后 4 小时内灭 菌。 灭菌 接种 养菌 出菇 采收 45 天~60 天 自然栽培 4 月中旬~6 月下旬和 10 月下旬~ 11 月中旬;设施工厂 化栽培可周年进行。 现蕾后 7 天~8 天 接种后的栽培袋在培 养室床架上直放或卧 放分层培养,卧放层数 3 层~5 层。室内温度 控制在 23℃~25℃,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60%~70%,遮光培养,
DB3308-T 039-2018 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 衢州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09-30 08:01:1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