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网
ICS DB1304 邯 郸 市 地 方 标 准 DB 1304/ T453—2023 果林下发酵床生态养鹅技术规程 2023 - 12 - 07发布 2023 - 12 - 20实施 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304/ T453 —2023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1.1-2020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工程大学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工程大学、武安市金泉农林牧业有限公司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乔海云、程瑞、汲如芬、郝运生、王京兰、袁英、王皓婷、王海忠、支龙彬、 郑国军、宿欣、刘金霞、钟翠红、韩林梅、马金波、石玉祥。 DB1304/ T453 —2023 1 果林下发酵床生态养鹅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果林下生态养鹅的术语和定义 、场址选择、林地选择、鹅舍与发酵床、引 种、饲养管理、疾病防疫、病死鹅和废弃物处理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果林下发酵床生态养鹅的饲养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T 471 绿色食品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472 绿色食品 兽药使用准则 NY/T 2843 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输兽医卫生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发酵床 指以锯末、谷壳、稻壳、米糠、生物菌等为主要原料,拌匀后作为垫料铺到圈舍。可以有效降解鹅 粪污等养殖业废弃物,达到养殖污染零排放。 4 场址选择 4.1 场址要求 要求水源充足、周围应适当远离公路、铁路、牲畜交易市场、屠宰场及居民区,距离主干线公路, 其他畜禽场、村镇至少1 km以上。 4.2 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的要求。 5 林地选择 DB1304/ T453 —2023 2 5.1 林地要求 林地选择以生产果品为主要目的, 树龄2~3年以上, 杂草、 昆虫丰富的成林地, 果树间距4m×4.5m, 通风透光好。 5.2 围栏 林地周围建有50~100cm高的围栏。 6 鹅舍与发酵床 6.1 鹅舍 在背风向阳的平地搭建,鹅舍地基高于地面1 m。每个鹅舍单元1000 m2左右,鹅舍采用砖混、钢 架主体结构,舍长80 m、宽12 m、脊部高4.5 m。舍顶用10cm厚的保温层覆盖,外面做防水层。鹅舍与 果林地面保持30°坡度,利于清理水槽。 6.2 舍内设施 鹅舍装风机6个(直径1.4 m),对侧装4个水帘(2 m×2 m),舍内配有自动控温系统。舍内放置 产蛋箱10个,安装自动上料机、料线及供水系统,纵向安装30 m长饮水线2 条和料槽20个,料槽间隔3.5 m。 6.3 鹅舍发酵床 6.3.1 选择垫料 选择无毒无害没有发霉且无刺激性的的稻壳、锯末等粗纤维含量较高、惰性较强的原料,去杂晒 干后作为发酵床垫料。 6.3.2 稀释菌种 稀释时,按照1 Kg菌种和5 Kg麸皮的比例,不加水混合均匀,1 Kg菌种可铺12~15 m2的发酵床。 6.3.3 铺撒菌种 按照66 g菌种/ m2垫料的比例将其与稻壳混匀。具体操作如下:鹅舍地面上每铺设10 cm厚的稻壳, 铺撒一层稀释好的菌种,铺完后发酵床厚度为40 cm,共分四层铺撒菌种,表面干燥可以多撒一点水。 6.3.4 鹅的入床 发酵床铺撒完成,10~14天发酵床可正常启动,期间可以将鹅赶入发酵床。 6.3.5 发酵床的维护 每周用益生菌液消毒1次,并翻匀发酵床1次。每批鹅产蛋期结束后,移除因潮湿造成结块的发酵 床垫料做果树的肥料,再补充5 cm厚稻壳,翻新后继续使用。发酵床可以连续使用3~5年。 7 引种 7.1 鹅需经产地动物防疫检疫部门检疫合格,达到 GB 16549的规定。 DB1304/ T453 —2023 3 7.2 雏鹅选择标准为绒毛干燥、有光泽,两眼有神;站立平稳,行动活泼,反应灵敏,叫声响亮;腹 部柔软,肛门清洁。 7.3 运输雏鹅的工具在运输前必须进行清洗和消毒,应符合 NY/T 2843的要求。 8 饲养管理 8.1 饲养模式 实行全进全出制。成年鹅产蛋期结束后,淘汰出栏。 8.2 供水、供料 自由饮水和采食,水、料质量分别符合NY/T 388、NYT 471要求。 8.3 雏鹅阶段 8.3.1 育雏期饲喂雏鹅颗粒饲料 每天供料 2次,自由饮水。 15日龄后,中午气温高时将其放出棚舍。每周用益生菌液消毒 1次。 8.3.2 温湿度控制 每年8、9月份育雏时,1~7日龄育雏温度为30~32℃,相对湿度60%~65%。8~15日龄育雏温度为 26~28℃,相对湿度65%~70%。15日龄后转移到青年鹅舍,舍内温度为自然空气常温。 8.3.3 光照控制 1~3日龄雏鹅光照时间为24 h,4~15 日龄18 h,16日龄以后自然光照。光照强度为:1~7日龄 每15 m2装一只40瓦灯泡(灯距地面1.5~2 m),8~15日龄每15 m2装一只25瓦灯泡。 8.3.3 饲养密度 1~5日龄雏鹅25只/ m2,6~10日龄雏鹅20只/ m2,11~15日龄雏鹅15只/ m2, 16~20日龄10只/ m2。 8.4 青年鹅阶段 8.4.1 温湿度控制 青年鹅舍温度 18℃~25℃,湿度 55%~60%。温度高于 26 ℃风机开始自动通风。 8.4.2 光照控制 青年鹅光照时间按照自然光照。 8.4.3 饲养密度 鹅舍饲养青年鹅3~4只/ m2。每亩果林地放牧饲养成青年鹅120~150只。 8.4.4 日常管理 晴天果林地放牧,归牧后供料1次,自由饮水。鹅舍每周用益生菌液消毒1次。 8.5 成鹅阶段 8.5.1 温湿度控制 DB1304/ T453 —2023 4 成年鹅舍温度 18℃~25 ℃,湿度 55%~60%。温度高于 26 ℃时,风机开始自动通风。 8.5.2 光照控制 开产前30天,在自然光照的基础上每周增加0.5 h人工光照,整个产蛋期保持16 h光照(自然光照 +人工光照),鹅舍每20 m 2装一只40 W灯泡,距地面高2 m。 8.5.3 饲养密度 鹅舍饲养成鹅1只/ m2,每亩果林地放牧饲养成鹅40~50只。 8.5.4 日常管理 除下雨天气外,实行全天在果林地放牧,每天适当补充精饲料1次,自由饮水。每天下午5点检蛋。 鹅舍每周用益生菌液消毒1次。成年鹅淘汰出栏,清除发酵床垫料的四分之一,给果树施肥,并重新补 充垫料,翻匀后继续使用。 9 疾病防疫 9.1 人员车辆管理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需要进行紫外线消毒,生产工具按区配置,不能串区使用,运送饲料的车辆 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后方可以进入。 9.2 场地消毒 进雏前对育雏室、放牧的林地及林地周边10 m内的场地用石灰水进行彻底清理消毒。 9.3 舍内消毒 进雏鹅前10天到15天用消毒液对鹅舍、场地进行消毒,对用具进行清洗、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 产区要经过紫外线消毒。每周对发酵床用含益生菌的消毒液消毒一次。 9.4 免疫接种 出壳后18 h内,给雏鹅注射小鹅瘟疫苗。3个月后再次免疫小鹅瘟疫苗。 9.5 监测排查 加强对鹅的临床检查和健康状况监测,重点关注鹅的行为表现、休息状态、反应、采食饮水情况、 被毛外观和粪便状态等。鹅表现精神沉郁、嗜睡、呆立、头翅下垂、食欲不振、脚鳞出血、呼吸困难、 排稀便等症状,以及异常死亡或其他异常状况时,应立即采集样品送检,并按程序进行疫情报告。 9.6 药物预防 首选中草药或中药提取液预防,其他用药应符合NY/T 472相关要求。 10 病死鹅和废弃物处理 病死鹅处理符合GB 16548规定。发酵床使用周期一般为3~5年,更换后废弃物用作果林地及农作 物的肥料直接还田,也可制作有机肥。

pdf文档 DB1304-T 453-2023 果林下发酵床生态养鹅技术规程 邯郸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04-T 453-2023 果林下发酵床生态养鹅技术规程 邯郸市 第 1 页 DB1304-T 453-2023 果林下发酵床生态养鹅技术规程 邯郸市 第 2 页 DB1304-T 453-2023 果林下发酵床生态养鹅技术规程 邯郸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12-09 09:43:4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