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65
DB
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
/
T 2187
—
2
023
丹巴腮扁叶蜂监测技术规程
2
023
-
1
1
-
2
0
发布
2
024
-
0
2
-
0
1
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3/
T 2187
—
2023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
2020
《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
: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
的规定起
草
。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
本文件起草单位
:
海东市乐都区林业和草原站
(
海东市乐都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
海东市乐
都区药草台林场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
吴延瑾
、
张四康
、
于红妍
、
马吉良
、
胥彦
、
卢成保
、
齐培风
、
白灵娜
、
何淑琴
、
梁洪梅
、
荣艳芳
、
许彩梅
、
王克良
、
王占财
、
陈岳
、
拉莲梅
、
隆玉山
、
云占财
。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
。
DB63/
T 2187
—
2023
1
丹巴腮扁叶蜂监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丹巴腮扁叶蜂的
术语和定义
、
危害
、
虫情调查
、
预测预报等内容
。
本文件适用于云杉丹巴腮扁叶蜂监测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
其中
,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其最新版本
(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
适用
于本
文件
。
LY/T168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3.1
丹巴腮扁叶蜂
属昆虫纲膜翅目扁叶蜂科
,
该虫害两年发生一代
,
是危害青海云杉枝梢部的一种昆虫
。
4
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4.1
形态特征
4.1.1
成虫
体长
11 mm
~
14
mm
,
前翅长
10
mm
~
13 mm
。
雌虫头部橘红色
,
复眼黑褐色
,
触角黑色丝状
、
27
节
,
第
l
节粗状
,
第
3
节最长
。
前胸背板后缘平直
,
侧角略后伸
,
黑褐或黑色
,
前部红褐色
;
中胸背板的中叶
及侧叶橘红色
,
后胸黑色
。
翅烟灰色半透明
,
具青蓝色光泽
,
翅脉及翅痣黑色
。
足黑褐色
;
爪黄褐色
。
腹背蓝黑色
,
具较强光泽
。
4.1.2
卵
筒形
,
长
2
mm
~
2.5 mm
,
中径
0.6
mm
~
0.8 mm
,
初产卵乳黄色
,
渐为褐色
,
将孵化时中部紫黑色
,
两端稍带灰色
,
与初孵幼虫体色近似
。
4.1.3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
16
mm
~
22 mm
,
灰黄绿色
,
头及末节褐黑色
,
具光泽
。
l
龄幼虫体灰色
,
微带绿色
。
虫龄越大
,
体色越深
。
DB63/
T 2187
—
2023
2
4.1.4
蛹
初为鲜绿色
,
渐变为褐黄色
。
雄蛹体长
13
mm
~
14 mm
,
雌蛹体长
15
mm
~
18 mm
。
4.2
生物学特性
幼虫坠落入土后
,
以预蛹在土室内滞育
21
个月
,
第
3
年土壤解冻开始化蛹
,
4
月下
旬到
5
月为化蛹盛
期
。
5
月下旬初见成虫
,
6
月中旬为羽化盛期
,
6
月下旬始见幼虫
,
7
月上旬为孵化盛期
,
7
月下旬孵化结
束
。
8
月上旬幼虫开始坠落入土
,
中旬为坠落盛期
,
8
月下旬坠落结束
。
5
危害
5.1
危害植物
主要危害青海云杉
,
初孵幼虫出卵壳后爬到孵化处小枝上啃食针叶基部叶肉
,
少数针叶从基部食断
,
边食边排粪便于体后
,
2
龄幼虫开始在针叶间吐丝连缀成网
,
在网内或附近取食
,
食剩针叶及粪便粘在
网上逐渐形成虫巢
。
受害林分林相残败
,
林下中幼林针叶几乎被食殆尽
,
失去生长能力
,
林木处于濒死
状态
;
成灾受害的云杉林地
,
针叶被取食殆尽
,
枝条上挂
满虫巢
,
犹如火烧
,
植株衰枯死亡
;
邻近重害
林地的中
、
幼林单株上
,
出现枯黄的虫害枝
。
5.2
发生
(
危害
)
程度
根据
LY/T1681
要求
,
丹巴腮扁叶蜂发生
(
危害
)
程度分为轻
、
中
、
重
3
个等级
,
具体的划分标准按
照表
1
的要求
。
表
1
丹巴腮扁叶蜂发生
(
危害
)
程度划分
标准
6
虫情调查
6.1
踏查
每年开展一次
,
根据寄主树种分布情况设置线
路
,
目测发生范围
、
危害现状
、
发现虫情达到轻度以
上发生程度
,
进行标准地调查
。
6.2
一般虫情调查
6.2.1
调查时间及次数
发生年总计调查
3
次
,
4
月下旬青海云杉萌芽展开期调查蛹
,
6
月上旬青海云杉顶芽形成期调查成虫
、
卵
,
6
月下旬青海云杉新梢封顶调查幼虫
。
次年
4
月下旬青海云杉萌芽展开期调查蛹调查
1
次
。
6.2.2
调查方法
发生程度
危害程度
虫态
单位
轻
(
+
)
中
(
++
)
重
(
+++
)
有虫株树
蛹
头
/
株
1
~
9
10
~
19
20
以上
虫口密度
幼虫
条
/50cm
标准枝
3
~
5
6
~
8
9
以上
DB63/
T 2187
—
2023
3
按不同的立地条件
、
林型
,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林分每
33.3 hm
2
~
66.7 hm
2
设置三块面积
0.1333 hm
2
的样地
,
样株不少于
10
株
,
填入标准地调查表
(
见附录
A)
。
标准地设置调查后
,
采取对角线法抽取
10
株样树
,
在每个
样树树冠上随机抽查
1
根
50 cm
长标准枝
,
统计虫口数
,
调查结果填入标准地调查表
(
见
附录
B
和
C)
,
样树蛹调查采取对样树树冠下四分之一滞有土层开挖
3 cm
~
25 cm
后进行数量统计
,
成虫调
查将羽化蛹壳视为成虫
。
6.3
系统虫情调查
6.3.1
卵期调查
从成虫开始产卵起
,
逐日在固定标准地内的样树上标记
10
粒卵
,
观察记录
,
直至全部孵化为止
,
调
查结果填入标准地调查表
(
附录
D
和
F)
。
6.3.2
幼虫期调查
从幼虫开始活动起
,
在标准地内抽取样树
10
株
,
标记幼虫
10
头
,
逐
日观察幼虫发育进度
,
直至幼虫
坠落入土
。
调查结果填入标准地调查表
,
调查
见
附录
D
和
附录
F
。
6.3.3
蛹期调查
从化蛹结茧盛期起
,
在标准地内抽取样树
10
株
,
挖数其中的活蛹数
,
死亡的预蛹和蛹数
,
将活蛹带
回后饲养逐日观察羽化
,
直至全部羽化为主
。
调查结果填入附录
D
和
附录
F
。
6.3.4
成虫期调查
于羽化终见期后
,
调查羽化蛹壳数量
,
或从成虫羽化初期开始
,
逐日统计成虫数量
。
调查结果填入
附录
D
和
F
。
6.3.5
资料汇总
6.3.5.1
根据附录
D
,
汇总结果填入附录
E
。
6.3.5.2
根据附录
F
,
汇总结果填入附录
D
。
7
预测预报
7.1
物候期法
用表
2
中植物的物候征兆来进行与各虫态对应的发生期的预测
。
表
2
丹巴腮扁叶蜂各虫态发生期与对应的物候
发育进度
物候特征
化蛹盛
期
新梢顶芽开始膨胀
成虫羽化期
新梢枝生长开始
产卵期
新梢枝生长盛期
卵孵化盛期
新梢枝木质化盛期
1
龄幼虫盛期
新梢枝木质化开始
2
龄幼虫盛期
新梢枝木质化盛期
3
龄幼虫盛期
新梢枝木质化盛期
DB63/
T 2187
—
2023
4
4
龄幼虫盛期
新梢枝封顶
5
龄幼虫盛期
新梢枝封顶
老熟幼虫坠土
±
盛期
停止生长
7.2
发生量预测
7.2.1
根据所调查的虫口基数
,
丹巴腮扁叶蜂的雌雄性比为
1.76
:
1
,
雌虫平均产卵量
25
±
3
粒
,
根
据当地各虫态的平均死亡率
,
可通过有效虫口基数预测法
,
预测下一世代的发生量见公式
(
1
)。
P=P
0
[e
×
f/(f
+m)]
×
(
1
-
D
)
]
..............................
(
1
)
式中
:
P
——
下一代发生量
;
P
0
——
当代虫口基数
;
e
——
雌虫平均产卵量
;
f
——
雌虫数
;
m
——
雄虫数
;
(
1
-
D
)
——
生存率
。
注
:
1
-
D=
(
1
-
a)
(
1
-
b)
(
1
-
c)
(
1
-
d)
,
a
、
b
、
c
DB63-T 2187-2023 丹巴腮扁叶蜂监测技术规程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11-29 21:51:2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