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39
5304
玉溪市 地方 标准
代替DG5304/T027-DB5304/T 027—2023
2017
草莓早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范
2024-02-0 8 2023-11-0 8发布 实施
玉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5304/T 027 —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 玉溪市农业科学院 提出。
本文件由 玉溪市农业农村局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玉溪市农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张军云、张钟、王文智、董广、马文彬、李晓亮、张建康、杨世先、瞿观、段
永华、杨光炤、钱遵姚、左丽娟、蔡述江、 林姣姣、卢玉娥、陈桂芬。
DB 5304/T 027 —2023
1
草莓早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品种选择 、种苗繁育 、整地作墒 、盖膜、喷滴灌系统 、定植、 定植至开花管理 、果期
管理、病虫害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玉溪市草莓早熟优质高效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B5304/T 014 草莓生产用苗繁育技术 规范
3 品种选择
3.1 观光采摘品种选择
选择早熟、 果型整齐、口感 好、高产 的品种,主要有 章姬、黔莓、佐贺清香、红颜 。
3.2 外销品种 选择
选择果型整齐,果实大、果实硬度好 耐储运,高产 , 抗逆性强 的品种,主要有 鬼怒甘、京藏香、丹
莓2号、太空 2008、硕丽。
4 种苗繁育
按DB5304/T 14 2016的规定执行。
5 整地作墒
5.1 地块选择
选择海拔 1500 -1800m,排灌方便、平整、土层深厚、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性强的壤土或沙壤土 的
轮作地块。
5.2 整地时间
7月中旬至 8月中旬,在定植前 15天完成。
5.3 整地
5.3.1 整地要求
DB 5304/T 027 —2023
2 深耕35-40cm、耙细、耙平。
5.3.2 底肥施用
每667㎡施生物有机肥 200kg或腐熟的农家肥 2000kg+过磷酸钙 20-25kg+复合肥(17-17-17)25-30kg,
均匀撒施。
5.3.3 作墒
5.3.3.1 独垄高墒
90cm开墒,沟宽 30cm,沟深 40cm,墒面做成 板瓦形。
5.3.3.2 平墒
150cm开墒,墒面宽 120cm,沟宽 30cm,沟深 30cm,开沟作墒、整平。
5.3.3.3 双合墒
300cm开墒,沟宽 30cm,沟深 35cm,每墒开成两个 120cm宽的小墒,中间留 30cm宽的浅沟,开
沟作墒、整平。
5.3.4 土壤消毒及除草
5.3.4.1 土壤消毒
每667㎡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喷施消毒。
5.3.4.2 除草
每667㎡用33%施田补乳油 150-200ml,兑水40-50kg喷施除草。
6 盖膜
6.1 栽前盖膜
厚0.015mm 双色膜,先按株距 20cm和行距 25cm打孔,然后墒面直接铺盖地膜、固定。
6.2 栽后盖膜
定植 1个月后,清除墒面杂草,盖上厚 0.015mm 双色膜, 开孔露出植株。
7 喷滴灌系统
7.1 喷灌
7.1.1 固定喷灌
在整地之前,地块安装铺设喷灌系统,喷头密度每 667㎡18-20个。
7.1.2 移动式喷灌
理墒完成后在田间铺设喷灌系统 ,喷头密度每 667㎡80-100个。
DB 5304/T 027 —2023
3 7.1.3 喷带式喷灌
墒面膜铺好后,主管紧靠墒边,在每个墒面上铺设一条喷灌带,长度 一般控制在 25m以内。
7.2 滴灌
墒面完成后, 主管紧靠墒边, 在墒面上 两种植行之间安装一条滴灌带,长度 一般控制在 25m以内。
8 定植
8.1 定植时间
在7月下旬至 8月底。
8.2 密度
株行距 20cm× 25cm 。
8.3 定植要求
定植深度要求深不埋心、浅不露根为宜;并将苗新茎凹陷处或有匍匐茎一边 向内,定植后浇足定根
水。
9 定植至开花 初期管理
9.1 查苗补缺
在定植后出现死苗及时进行补苗。
9.2 水分管理
定植次日再浇水一次。天晴时每 3 天滴灌补水 1 次,气温高时早晚喷灌喷淋 1-2次。
9.3 追肥管理
9.3.1 时间
定植后20天左右第一次追肥, 隔20天再追肥一次。
9.3.2 肥料
第一次追肥施 尿素 3kg/667m2和磷酸一铵 3kg/667m2或复合肥( 15-15-15)7.5kg;第二次追肥施 复
合肥( 15-15-15)15-20kg。
9.3.3 方法
每次兑水 1500 -2000 kg水肥一体化滴灌。
9.4 植株整理
草莓苗成活后及时摘除枯黄老叶及病叶;旺长期要及时摘除萌发分蘖和匍匐茎。
10 果期管理
DB 5304/T 027 —2023
4 10.1 采果期
草莓在 10月上中旬开始抽生花序, 10月下旬至次年 4月。
10.2 水分管理
根据土壤墒情(土壤湿度保持在 60%左右)而定, 水分不足滴灌补水 。
10.3 追肥管理
10.3.1 花序肥
10.3.1.1 时间
初花至采收结束,每 期花序抽生时追肥 。
10.3.1.2 次数
4-5次。
10.3.1.3 肥料及方法
每667m2高磷型水溶性无机肥( N-P2O5-K2O:15-35-15)10kg,兑水 1500 -2000 kg滴施。
10.3.2 花肥、果实膨大 肥
10.3.2.1 时间
开花期、果实膨大 期。
10.3.2.2 次数
每隔 15-20天一次。
10.3.2.3 肥料及方法
每667m2高钾型水溶性无机肥( N-P2O5-K2O:17-9-34)10kg,或者用复合肥( 15-15-15)15kg+硫
酸钾 5kg,兑水 1500 -2000 kg滴灌施用。
10.3.3 叶面肥追施
10.3.3.1 时间及次数
初花期开始喷施叶面肥, 至采收结束每隔 15天喷施一次 。
10.3.3.2 叶面肥种类
高磷高钾型,以 氨基酸叶面肥 和磷酸二氢 钾为主。
10.4 防冻管理
10月下旬建好拱棚 ,加强通风管理 ,12月下旬至2月上旬 (气温低于 5℃),上午 10点揭膜,下午
5点后盖膜。
10.5 疏花疏果
DB 5304/T 027 —2023
5 挂果期每枝花序留果 5-7个。
10.6 植株整理
及时摘除苗株的老叶、黄叶、病叶、病果及采果后余下的花枝和新抽匍匐茎。
10.7 果实采收
储运品种 鲜果着色 70%-80%时, 即可采收。
11 病虫害防治
11.1 综合防治,预防为主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清洁,及时清除杂草、病株及老叶、黄叶、匍匐茎等,并带出田间集中处
理。
11.2 物理防治
田间可选择安装诱虫灯进行诱杀;或悬挂黄色粘虫板、黄色机油板进行诱杀。
11.3 生物防治
选用具有生物活性的药剂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白粉病及根腐病。
11.4 化学防治
11.4.1 虫害防治
选用锌硫磷颗粒等 1kg~3kg /667㎡防治蝼蛄、蛴 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或于移栽后 50%锌硫磷
1000倍液灌根 1次;花期、果期用 10%吡虫啉 1000 -1500倍液,或 25%阿克泰 2500 -5000倍液,或 1.8%
阿维菌素乳油 3000倍液,或 20%哒螨灵 2000倍液,或 73%克螨特 2000 -3000倍液等喷雾防治红蚜虫、
蜘蛛,间隔 15天以上交替喷雾,挂果期用药最多 3次,且喷雾后 7天内不可采果。
11.4.2 病害防治
11.4.2.1 白粉病、炭疽病
可用3%烯唑醇 2500 -3000倍液,或 70%大生 700倍液,或 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 5%多抗灵 400
倍液,或 2%农抗 -120的200倍液等防治白粉病,间隔 15天以上交替使用,挂果期用药不超过 3次,
且喷雾后 7天内不可采果;用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
防治炭疽病,间隔 15天以上交替使用,挂果期用药不超过 3次,且喷雾后 7天内不可采果。
11.4.2.2 草莓根腐病
可用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或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倍或 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
剂800倍等防治。
11.4.2.3 灰霉病
发病初期,可选择啶酰菌胺;唑醚 ·氟酰胺,或戊唑醇凯泽,木霉菌,速克灵,腐霉利,嘧霉胺,
异菌脲等药剂进行防治,注意轮换用药,间隔 15天以上交替使用,挂果期用药不超过 3次,且喷雾后
DB5304-T 027-2023 草莓早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范 玉溪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11-10 21:28:3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