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91.120.25
CCS P 15 DB 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2142—2023
应急避难场所 场址及配套设施
Emergency shelter — Site and its facilities
2023-09-25发布 2024-01-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2142—2023
I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原则 ............................................................................. 2
5 场址要求 ............................................................................. 2
6 配套设施要求 ......................................................................... 3
附录A (资料性) 应急设施配置清单 ..................................................... 8
参考文献 .............................................................................. 10
DB11/T 2142—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应急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秦挺鑫、周倩、 高玉坤、张浩、李瑨、高令军、杨林、付侃、王皖、孟祥程、
滕胜杰、宋常达、赵焕娟。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DB11/T 2142—2023
III 引言
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要求,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提升城市安全保障
能力,提出统一规范应急避难场所场址选择和设施配置的技术要求 ,进一步科学支撑北京市应急避难场
所建设与管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是在充分借鉴并吸取了国内外应急避难场所应用实践经验,结合北京市特点,并广泛征求意
见的基础之上制定而成。
DB11/T 2142—2023
1 应急避难场所 场址及配套设施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应急避难场所的场址要求及其配套设施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管护和使用。
本文件不适用于兼做应急避难场所的人防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 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1143 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
GB 55019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
GB 55036 消防设施通用规范
GB 55037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应急设施 emergency facilities
避难场所配置的,用于服务保障应急避难的建筑或者部件、系统,通常不(可)移动。
3.2
避难建筑 shelter building
可供应急避难使用的建筑。
3.3
疏散通道 evacuation route
为保障应急避难场所内人员紧急联系和疏散的道路。
3.4
应急集散设施 emergency distribution facilities
DB11/T 2142—2023
2 避难场所中用于应急避难人员集中避险或疏散转移的功能设施。
4 基本原则
4.1 场址选择应按照“紧急应急避难场所就地疏散”“短期 应急避难场所就近避难”“长期应急避难
场所集中安置或长期避难”的原则确定场所位置、面积、布局。
4.2 应急设施应按照“避难需要、平急结合、安全实用、优化配置”的原则,以实现避险避难、临时
生活安置为目的,结合场所平时功能、特定人群需求以及资源优化要求等进行配置。
5 场址要求
5.1 场址选择
下列场址可作为应急避难场所:
a) 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晒谷场等室外空旷场地;
b) 体育馆、学校、公共服务机构、文化活动中心、会展中心、村(社区)办公用房、酒店宾馆
等公共室内场所。
5.2 场址安全性要求
5.2.1 选址安全
选址安全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避开地震断裂带和地质灾害、洪涝灾害等威胁区域;
b) 避开高压输变电线路等设施对人身安全可能产生影响的区域;
c) 避开易燃、易爆、有毒危险物品存放点、严重污染源以及其他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区域,距次
生灾害危险源的距离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重大危险源和防火的要求,有火灾或爆炸危
险源时,应设防火安全带,距易燃易爆工厂仓库、供气厂、储气站等重大火灾或爆炸危险源
的距离不应小于1000 m;
d) 避开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的垮塌范围影响区,避让距离符合GB 51143要求;
e) 场所内重要功能区应避开稳定年限较短的地下采空区,当无法避开时应对采空区的稳定性进
行评估并制定利用方案;
f) 避开长输天然气管道、输油管道铺设区;
g) 周边或内部林木分布较多的应急避难场所,宜通过防火树林带等防火隔离措施防止次生火灾
的蔓延。
5.2.2 设防要求
场所设防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急避难场所抗震设防应符合GB 50011要求,避难建筑应避开地震断裂带,避让距离不应小
于 500 m;
b) 防洪避难场所的设定防御标准应高于按当地防洪标准和流域防洪要求所确定使用情景下的淹
没水位,且避洪场地的应急避难区与安全台地面标高的安全超高不应低于0.5 m;
c) 应急避难场所应采取排水防涝工程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避难场所建筑屋面排水设计重现期不应低于 5 年,室外场地不应低于3年,
2) 短期应急避难场所及其周边区域的排水设计重现期不应低于3年,
DB11/T 2142—2023
3 3) 长期应急避难场所及其周边区域的排水设计重现期不应低于5年;
d) 避难建筑防火要求应符合GB 55037 相关规定;
e) 避难建筑防雷要求应符合GB 50057相关规定。
5.3 场址适宜性要求
应选择便于基础配套设施接入的地段,考虑场所与服务人群的避难联系、交通便利程度和特定人群
需求等,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优先选择便于电力、通信、给排水等市政配套设施接入的地段;
b) 优先选择周边交通便利、道路畅通,便于人员疏散、物资运送、车辆进出的地段,并应考虑
下列因素:
1) 紧急应急避难场所应选择距离人员密集区域就近就地的、小型面积的公共空间和公共设
施,便于附近人员短时间内到达和紧急集散;
2) 短期应急避难场所应选择在交通便利、避难面积充足、能与行政区内人口密集点建立安
全避难联系、便于人员进入和疏散的地段;
3) 长期应急避难场所应选择与外部有可靠交通连接、易于伤员转运和物资运送、并与周边
应急避难场所有疏散道路联系的地段。
5.4 出入口要求
场所出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紧急应急避难场所和短期应急避难场所应至少具备 2个不同方向的主要出入口;
b) 长期应急避难场所应至少具备 4个不同方向的主要出入口。
5.5 面积要求
5.5.1 紧急应急避难场所有效避难面积应不低于100 m2,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低于0.5 m2。
5.5.2 短期应急避难场所有效避难面积应不低于500 m2,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低于1.5 m2。
5.5.3 长期应急避难场所有效避难面积应不低于5000 m2,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低于3 m2。
5.6 服务半径
5.6.1 紧急应急避难场所服务半径
DB11-T 2142-2023 应急避难场所 场址及配套设施 北京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10-31 20:45:3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