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B 04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2812—2015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the collection of tropical crops germplasm resource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5-10-09发布 2015-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2812—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农业部农垦局提出。 本标准由农业部热带作物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琼、田新民、李洪立、何云、洪青梅、胡文斌。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 NY/T 2812—2015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带作物种质资源考察收集、引种及征集的术语和定义、收集对象和收集方式。 本标准适用于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2659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GB/T12404单位隶属关系代码 NY/T1737引进农作物种质资源试种鉴定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热带作物tropicalcrops 只能在我国热带或南亚热带地区种植的作物,主要包括橡胶树、木薯、香蕉、荔枝、龙眼、芒果、菠萝、 咖啡、胡椒、椰子、油棕、槟榔、剑麻、八角等。 3. 2 种质资源germplasmresource 栽培种、野生种以及利用它们创造的各种遗传材料,如果实、种子、苗、根、茎、叶、花、组织、细 胞等。 3. 3 引种introduction 从异地引入的作物种、变种、类型、品种等种质资源,经试种鉴定,筛选出适宜者为当地农业生产和 科学研究利用的过程(参照NY/T1737)。 3. 4 征集acquisition 国内通过国家行政部门或从事种质资源研究的组织协调单位,向省(市)或科研单位、种子公司发通 知或征集函,由当地人员采集本地区(本单位)的种质资源,送往指定的主持单位的活动。 4收集对象 4.1实物资源 种子、种苗、离体材料及标本等实物。 4.2信息资源 有关实物资源的共性特征、个性特征、图像等信息。 1 NY/T2812—2015 5考察收集 5.1工具 照相机、GPS等电子设备,砍刀、枝剪等采集工具,卷尺、卡尺等度量工具,标签、工作记录本等记录 工具,自封袋、保鲜袋等包装工具,标本夹、标本浸渍液等标本制作工具。 5.2数量要求 数量因作物而异,在不破坏原生境的前提下,根据种质类型和收集部位的不同,收集足够的资源,最 大限度地满足保存、科研、育种的需求。 5.3采集号 由年份加2位省份代码加全年采集顺序号组成。 5.4考察收集程序 5.4.1准备工作 5.4.1.1确定考察收集地点 考察地点应重点选择作物分布中心,尚未考察的地区,具有珍稀、濒危种质资源的地区,种质资源损 失威胁最大的地区。 5.4.1.2制订考察计划 确定目的和任务,制定考察地点和路线,根据5.1准备相关工具并做好经费预算等。 5.4.1.3组建考察队伍 根据考察计划,组建专业的考察队并进行系统的培训。 5.4.2收集步骤 5.4.2.1采集 采集种子(种苗)或其他离体材料。 5.4.2.2采集编号与信息收集 将采集材料按5.3进行编号,记录该种质的信息资料(见表A.1)。省、市、县名称按照GB/T2260 执行,单位名称参照GB/T12404执行。 5.4.2.3图像采集 采集种质的生境、植株以及花果等图像信息资料。 5.4.2.4安全存放 将采集到的实物和信息等资源安全存放。 5.4.3材料整理 5.4.3.1种质材料整理 核对每份实物资源的采集号与数据采集表的记录是否一致,将种质材料和标本分类放置,并列出清 单备用。 5.4.3.2信息数据整理 整理考察收集中填写的种质资源考察收集数据采集表、文字和拍摄图像等资料,统计各项数据 5.4.4资料归档和建立数据库 种质资源考察收集有关文字、图表等资料,均应立卷归档。所有资料均应规范、准确、完整地输入计 算机,建立种质资源考察收集数据库,并输入种质资源信息共享网络系统。 5.4.5种质繁育 将收集到的种质带回实验室或苗圃进行繁育。 5.4.6考察总结 2 NY/T2812—2015 撰写考察报告,总结本次考察的心得和收获。 5.4.7考察收集注意事项 参见附录B。 6国外引种 6.1引种途径 赴国外考察引种或委托他人从国外收集并带人国内,本文件主要指前者。 6.2引种数量 同5.2,且与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的数量一致。 6.3引种号 由年份加4位顺序号组成的8位字符串组成,如20140001”。 6.4国外考察引种程序 6.4.1准备工作 6.4.1.1确定引种目标 熟悉和掌握引种目标国家、单位的资源情况,确定种质目标及其所属单位或个人。 6.4.1.2制订引种计划 根据引种目标,制订引种计划和经费预算。 6.4.1.3组建引种队伍 组建专业的考察队并进行系统的培训。 6.4.2引种步骤 同5.4.2,信息数据的收集见引种信息收集表(表A.2),国家和地区名称参照GB/T2659执行。 6.4.3材料整理 同5.4.3。 6.4.4检疫 对国外引进的种质资源,应到相关部门进行登记,并在有资质的场所隔离试种,依作物生长期的不 同,确定隔离试种时间,检查是否携带危险性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6.4.5种质繁育 同5.4.5。 6.4.6引种总结 同5.4.6。 6.5引种注意事项 参见附录B。 7征集 7.1征集发起单位 一般由农业部或从事热带种质资源研究的国家级科教单位组织发起。 7.2征集对象 从事热带作物种质资源相关研究的科教单位、组织和个人或拥有种质资源的企业和个人。 7.3征集样本数量 同5.2。 7.4征集号 3 NY/T2812—2015 由作物名称(拼音首字母大写)十征集省(自治区、直辖市)十征集单位十数字编号(4位数)组成。 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按照GB/T2260执行,单位名称参照GB/T12404执行。 7.5征集程序 7.5.1准备工作 拟定征集函或征集通知,准备种质资源征集数据采集表(表A.3),发往征集目标单位。 7.5.2种质征集 根据征集发起单位的要求和任务,收集种质资源,采集信息,具体步骤同5.4.2,省、市、县名称按照 GB/T2260执行,单位名称参照GB/T12404执行。 7.5.3样本保管 征集的种子、种苗以及离体材料应妥善处理和放置,防止发霉或使样本失去生活力。 7.5.4样本寄送 对所征集到的样本进行初步整理,按类型分类有序地归并、包装,尽快寄往指定接受单位进行保存 和繁殖。 7.5.5整理编目 由征集发起单位协调各种质资源研究单位,按类型整理、鉴定以及编写种质资源目录。 7.5.6种质繁育 同5.4.5。 7.6征集注意事项 参见附录B。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4 NY/T2812—2015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信息采集表 A. 1 考察收集信息采集表 见表A.1。 表 A. 1 考察收集信息采集表 基本信息 收集号 收集者 收集日期 收集单位 作物名称 种质名称 种名 属名 别名 种质类型 1野生资源2地方品种3选育品种4品系5遗传材料6其他 收集材料 1种子2种苗3块根、块茎4插条(接穗)5种茎、根藥6标本7其他 种子数量 粒 种苗数量 株 块根块茎数量 个 插条(接穗)数量 条 种茎根数量 个标本数量 份 原产地 选育方法 亲本组合 选育单位(人) 育成年份 收集地信息 收集地点 省(市、区) 县 乡 村 经度 纬度 度 分秒 海拔 收集场所 田间、旷野2农贸市场3村庄农户4植物园5自然保护区6其他 1 地形 1平原2山地3丘陵4盆地5高原 1涝注地2沼泽地3乱石滩4林下5林缘6林间空地7灌丛下8竹林下9池塘10山顶 小环境 11山腰12山脚13田14田边15田间16路边17沟底18沙岗19河滩20河谷21溪 边22海滩23湖边24草地25房前屋后26村边27其他 气候带 1热带2亚热带3温带4暖温带5其他 主要伴生物种 土壤类型 1砖红壤2赤红壤3红壤4黄壤5褐土6盐碱土7沼泽土8其他(说明) 土壤pH 年均日照时间 h 年均温度 ℃年均降水量 mm 主要特征信息 生长习性 主要生育期 形态特征 农艺性状 抗逆性 抗病虫性 品质特性 补充性记录 5
NY-T 2812-2015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8-06 08:13:51上传分享